□ 记者 原登荣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并明确提出了重点要求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省政协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委员们纷纷表示,要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找准农业产业发展路子,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省政协委员、陕西少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海军表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产业振兴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
高海军调研了解到,我省农村产业发展的活力还略显不足,产业形式较为单一,科技含量较低,经济效益不高、稳定性也比较差。
如何加大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他建议,各地应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原有传统种植优势产业,改良品种、优化管理,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质增效,盯准养殖市场需求,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还应加大力度推进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从简单追求接待规模向城乡一体化开发和统一营销转型。
乡村振兴还要有文化驱动
去年,省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瑜参加了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县域基础教育调研。她认为,文化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既要有经济支撑,更要有文化驱动。“追根溯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乡村,要想加快推进乡村进一步振兴,文化建设起着基础性关键作用。”
她说,陕西有着内涵丰富的优秀文化,在充分发掘和有效保护基础上不断凝聚文化精神,创造性地传承淳美厚重的传统文化,应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讲好陕西文化故事,是我省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孙瑜建议,围绕挖掘陕西地域优秀传统民风民情民俗文化,针对“文化创意+”业态变化趋向,推动讲述优秀乡村文化故事相关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依托高校、研究院所发掘凝练创作优秀乡村文化故事,要注重内容发掘、讲述形式、情感价值塑造和文化传承,打造淳美厚重的陕西乡村文化名片,扎实推动文化自信。
生态应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振兴,是省政协委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与化工学院院长刘玉凤这两年关注的重点。她说,垃圾问题直接关乎乡村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治理农村垃圾问题应该是实现陕西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3月中旬,刘玉凤来到安康市汉滨区一些乡村调研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她发现,虽然村民都搬进了敞亮、卫生的社区楼房,但大部分人的环保意识还很欠缺,居住地塑料袋、菜叶等垃圾随处可见,畜禽养殖也不规范,存在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的隐患。
刘玉凤认为,应加强县域农村垃圾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垃圾回收、分类、无害化处理能力,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同时要创新减量化、资源化和多元化的垃圾处理技术,进一步设置相应的科研、推广转化项目。
“应强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理念,通过原渠道回收、分类集中运输、无害化处理、社会化服务等方式,使更多企业和个人更主动地参与到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中。”刘玉凤建议,优化农村生活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动员全社会共同监督治理好农村生态环境,以此为抓手推动乡村早日实现振兴。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