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昔日漫漫黄沙今日葱葱绿洲 ——省政协委员视察团榆林行见闻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8-08-24 08:51 【字体:

□首席记者李荣 

“真不敢相信,16年前,这里是一片沙漠。”“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8月22日,当省政协委员视察团来到榆林市横山区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时,看着满山的绿,委员们不胜感慨。 

一路上,植被葱郁,天蓝气新,不时有鸟儿从车旁飞过,路边偶尔裸露出来的小沙包,仿佛在诉说这里发生的沧桑巨变。 

栽植樟子松324.4万株 

“风刮黄沙难睁眼,庄家苗苗出不全,黄沙压地又埋房,沙进人退走他乡……”回想昔日情景,横山区林业局干部张东忠说,以前这里就是一片沙漠,遇到大风天气,满天尘土,周边群众深受其害。 

为了摆脱恶劣的自然环境,2001年以来,横山区依托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累计栽植樟子松324.4万株,造林面积6.8万亩,其中应用“六位一体”套笼栽植技术造林3.2万亩。 

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是横山区最大的一个樟子松集中实施区,目前,示范区内流沙已达到固定或半固定,乔灌草种群关系稳定,成为全县沙区樟子松造林典型模式。 

张东忠介绍,沙地樟子松具有自然落种好、天然更新快、喜光、耐寒、耐旱、抗病虫害等生物学特性,以大面积禁牧、小面积封育的形式采用簇状、组团状栽植樟子松大苗,促进其自然更新,用10%的樟子松栽种面积,可达到100%的治沙效果。 

“如何预防病虫害?”有委员问。张东忠介绍道,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病虫害少,林分质量好,是沙区老百姓养殖业的主要饲草来源,仅此一项每亩增加林业产值约240元,促进老百姓的收入逐年增加。 

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 

在神木县生态保护建设协会樟子松示范区,映入视察团成员眼帘的依然是一片葱绿。 

“在管护的近50万亩沙地里,有38万亩属于人工林,其中樟子松有13万亩。”神木县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张应龙介绍,这里的水域属于黄河一级支流,也是水源保护区。目前,示范区除了樟子松外,还栽种了班克松、沙柳、长柄扁桃等品种。 

“沙漠腹地营造起万亩以上的成片林165块,其中樟子松人工林保存面积达130万亩。”榆林市副市长马秀岚告诉大家,截至目前,全市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目前的33%,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472万亩,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实现了区域性荒漠化逆转。 

美景如画,满眼翠绿。站在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观察台上,一棵棵樟子松像整齐列队的哨兵,汇集成一个个绿色方阵;远处,低矮的灌木丛在绿洲上延伸,向着更远的地方挺进……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