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杨永星委员:“脚下沾泥,才能听见真正的民意”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6-18 08:48 【字体:

□ 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何娟 侯苗 首席记者 唐冰

近日,在平利县兴隆镇的山道旁,晨雾缭绕中,成片的杜仲树舒展着枝叶,绞股蓝藤蔓沿着竹架攀援而上。这里不仅是中药材种植基地,更是县政协委员杨永星16年来用心血浇灌的梦想沃土。从电子厂技术员到高级职业新农人,他在田间地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药香”振兴之路。

2009年春,22岁的杨永星站在老宅前,望着门前荒草丛生的土地,指尖还残留着电路板焊接的焦糊味。刚从深圳电子厂辞职的他,面对亲友“放着稳定工作不要,偏要土里刨食”的质疑,默默攥紧了手中的创业计划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调研的中药材市场数据。

创业之路远比想象的艰难。为筹集启动资金,他跑遍各家银行,反复恳谈才争取到贷款。他自费参加专业培训,200多页的笔记本记满了种植要点。最绝望的是那场暴雨——刚种下的颠茄和绞股蓝苗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他蹲在泥浆里抢救秧苗,膝盖被碎石划出伤口却浑然不觉。“那时候整宿睡不着,脑子里就盘算着怎么挽回损失。”杨永星摩挲着掌心的老茧说。

2016年成为杨永星事业的转折点。他敏锐把握国家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机遇,在兴隆镇政府支持下创办了永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免费发放颠茄草由农户代种,再由合作社高价回收并统一销售的创新模式,当年就收获28吨颠茄草,盈利10余万元。“第一桶金”虽不算丰厚,却坚定了杨永星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信心。

随着事业渐入佳境,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因兴隆镇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加工厂选址成为难题。2019年,在镇政府协调下,杨永星在新场街村鱼塘边的11亩空地上建起了12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达70吨的中药材加工厂,成功打通了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条。

如今,永兴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市级示范社,拥有15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近百名员工。步入加工车间,自动化烘干设备高效运转,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草清香。

“杨永星可是我们村的产业带头人。”新场街村党支部殷书记介绍说,他不仅流转了数百亩集体土地,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中药材。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专门为残疾人设立了20多个岗位。

正在分拣药材的胡大姐说:“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如今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小,每月还有2000多元收入。”

2021年当选县政协委员后,杨永星的公文包里多了一本特殊的“民情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从田间地头收集的民情民意:村口的路灯需要维修、灌溉水渠需要修缮……夜幕降临时,总能看到他走村串户的身影;手机通讯录里200多位村民的电话,见证着他沉甸甸的履职承诺。

“脚下沾泥,才能听见真正的民意。”杨永星说,作为政协委员,理应为父老乡亲发声代言,每当看到乡亲们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内心就无比开心,“我要继续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和乡亲们一起种药材、增收入,希望兴隆的中药材打造出自己的‘金字招牌’。”

如今,杨永星每天清晨依然会在中药田里巡查。翻开他的手机相册,除了零星的家人合影,满屏都是药材生长的影像记录。“看着药材从幼苗长成,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他说,下一步,计划打造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让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