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张骏代表 记者 原登荣 摄
赵铱民委员 记者 杜静波 摄
高洁委员
□特派北京记者 李荣 原登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国两会上,“健康中国”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宋张骏代表:
预防比诊疗更重要
在陕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肿瘤医院院长宋张骏认为,通过有效、简便的检查措施,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病死亡率。
宋张骏举例说,在欧美各国,凡年龄40至69岁的妇女,每年需接受1至2次乳腺X片检查,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20%至40%的死亡率。”他认为,通过有效、简便的检查措施,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目前政府在医疗科研、设备及疾病诊断和治疗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对疾病的前期筛查却显得重视程度不够,宋张骏说,打造“健康中国”,要重视疾病预防,预防比诊疗更重要,也更容易实现。
“国外部分商业医保有一定的准入制度,比如要看参保人是否每年接受疾病筛查,筛查与否享受的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因此,宋张骏建议,可尝试要求享受医保、新农合的群众,每年在正规医疗机构体检,直接将体检和报销比例挂钩,强制提升疾病预防力度。
宋张骏还建议,各级政府要在免费健身场地上投入更多资金,满足老百姓强身健体的需求。“通过这些措施,把用于疾病治疗的资金更多地用于疾病预防,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赵铱民委员:
推动军民在医疗卫生领域深度融合
“目前,我国医改已进入攻坚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医改工作的主要矛盾。”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可摘义齿修复科主任医师赵铱民说,加速培育、合理调配、高效利用优质医疗资源,无疑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
赵铱民建议,国家应推动军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融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针对一些边远地区,可以推广军民共享的“一体化医疗服务”,由当地医疗机构全面承担该地区军民医疗服务;在城市,部队医院在完成军队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承担地方病员救治任务,并享受与地方医院同样的政策待遇;国家卫计委与军队卫生领导部门要从军民深度融合角度,提出系统的落实措施,使军队优质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百姓健康服务。
国家从2017年起取消了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按照医院的隶属关系分别由地方财政或中央财政进行补贴,但这一政策未能在军队医院实施,赵铱民说,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军队医院医疗服务的积极性和医院的正常运营。
高洁委员:
让群众在运动中获得健康
“发展‘体育+’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个抓手,也是‘健康中国’的需要。”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渭南市副市长高洁说,体育产业是绿色朝阳产业,关联面广,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高洁以渭南市为例说,近几年,渭南市积极实施“体育+”战略,以精品赛事为核心,以体育+旅游、文化、农业、体育工业项目等为引领,走出了推动全域经济转型的新路子,2017年,渭南市举办中省市赛事活动100多项,综合收入100亿元,占GDP达6%,位居全国前列。
政府要树立“体育+”发展理念,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唱响“体育+旅游”大旋律,出台操作性强的引领培育政策,不断激活市场主体动力。
如何利用“体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高洁认为,政府应该注重体育功能融入,打造15分钟健身圈,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建设一地一特色,打造一市一品牌,引导体育旅游差异化发展;鼓励发展民间体育、休闲体育、农耕健身大赛、探险科考等群众参与性广、富有地方风情的体育旅游项目,创建地方品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模式,建设体育+农业、工业等特色小镇,发展体育+互联网,重视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开具“运动处方”,让群众在运动中获得健康、提升文明。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