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表示——
将继续扩大中医药覆盖面,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引导更多城市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让老百姓更好地在家门口接受中医药服务。目前,全国9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下一步,在解决中医药服务“有没有”基础上,要着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上指出——
我国在养老保险改革初期已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目前我们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其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秀,企业年金的参与人员数量比较少,覆盖面过于狭窄,职业年金刚起步。作为普通养老保险的功能,还非常薄弱。同时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建设也严重滞后,迄今为止只是一个小小的幼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近日发布《我国第二三支柱补充养老金体系改革研究》成果表示——
中国人民爱储蓄,存了很多钱,但是长期来看储蓄养老不如投资养老,发达国家已经证明这一点,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我们的家庭资产配置,把我们的储蓄养老变成投资养老。这样做有可能对于资本市场的完善、投资机构的培育起到正面作用,会有助于更多投资机构的发展和壮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个税起征点,而且要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的扣除。《人民日报》3月6日刊登石朗渡的文章说——
从民间广泛提议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一轮提高个税起征点的靴子或将落地。分好财富的蛋糕,起征点并非提得越高越好,而应在公平与效率的最优解处下刀。一方面,国家财政与个人财富之间需要平衡;另一方面,为了让个税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起征点也需要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科学理性确定。除了调准个税起征点,落实个税抵扣,乃至降低间接税税率,都十分重要。让征税关注“账面”,更关注“全面”,才能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