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荣华代表 原登荣 摄
王茜委员 杜静波 摄
杨正国委员 刘菁 摄
□特派北京记者 刘菁 原登荣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
围绕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在陕全国人大代表崔荣华、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王茜、杨正国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崔荣华代表:
大力弘扬孝文化传承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陕全国人大代表、世纪荣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荣华说,孝是我们民族团结、国家兴旺的精神基础,也是每个炎黄子孙身上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因此,大力弘扬孝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孝文化应该从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开始,从小培养孩子孝道,做善良的人。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崔荣华建议,加强孝文化宣传和教育力度,构建孝文化制度体系,出台儿女对老者或父母陪护和探望的时间和次数等相关规定,强化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引导孝亲行动变成一种习惯,凝聚向善道德力量,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应在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建立孝文化褒奖与惩戒制度,同时完善探亲假制度。”崔荣华认为,陕西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对传统文化遗址和思想保留较为完整,在国家层面可优先考虑在陕西设立孝文化研究中心、孝文化示范基地,对孝文化进行传承和新的发掘。
王茜委员:
加快发展智慧健康养老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王茜认为,随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2017-2020年)》等政策的发布和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产业将加快融合创新发展,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化、高效化、智能化的健康养老服务,能有效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搭建数据立交桥,推进民政、卫计、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数据交换共享,准确掌握老年人数量、分类、分布、历史就医、家庭成员、经济等具体情况,让健康养老服务供、管、用更加精准。”王茜说。
王茜建议,加快“互联网+”健康养老平台建设,加大对健康养老设备的研发扶持力度;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地域限制,创建“老人+平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现老年人与子女、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信息交互,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智能监护、智能康复、用药提醒、智能呼叫、慢病管理、医师咨询等服务。
杨正国委员:
为空巢老人编织智能安全网
“各地屡屡突发的‘空巢悲剧’,不断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社会对空巢老人养老安全问题的广泛讨论。”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杨正国说,作为一名在生命科学领域从事多年的科技工作者,每每看到相关报道自己内心都隐隐作痛。
杨正国认为,防止空巢老人意外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要完善我国养老制度和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做到政府“尽责”、社区“尽情”、子女“尽孝”;另一方面,要建立精准关爱机制,借助智慧科技的力量,建立服务机构、空巢老人及家属联动机制,为空巢老人提供远程监护和援助服务。
杨正国建议,由民政部安排专门机构统一部署,各地根据区域空巢老人分布特点,优化整合养老资源,实行精准关爱,确保关爱到村(社区)到户;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专款专用,并鼓励社会爱心基金参与,对于低收入家庭可采取减免监测设备费用,由政府、爱心基金与企业共同承担的方式进行推广。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