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跃委员
方光华委员
刘三阳委员
□特派北京记者 唐冰
不久前,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严厉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通知,这一通知再度引发了舆论对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的关注。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
“几十年喊‘减负’,不少孩子的书包却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呼吁,要“一座一座地搬走年幼孩子们本不该承受的重负之山”。
这座“山”到底如何搬?三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郝跃:应尽快建立新的高考制度
“提了很多年教育问题,但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究其原因,是现行教育体系没有考虑中国实际。”住陕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主委郝跃认为,现在的孩子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就要背负上沉重的负担,最主要是由现行高考制度造成的。
郝跃建议,应尽快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划分高校培养目标,“比如北大、清华尽可能地少招本科生,专门培养研究生,而其他更多的大学,负责招收并培养本科生。如果大家都有大学上,自然就把中小学生的负担减轻了。”
方光华:解决好这个问题西安仍在努力
“从幼儿园到中学,是一个人一生心理发展、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过早背负沉重的课业包袱,确实不利于健康成长。”在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看来,学生学业负担重,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也是较为复杂的话题。
方光华说,当前,我国实行基础教育阶段免试就读公办学校政策,所有学生都可就近入学,按理说是可以减轻孩子负担的。但是,民办学校可以自主招生,许多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个别学校,学校之间有较大差异,教育公平问题随之出现,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安市一直希望能够把这些矛盾处理好,但是要让所有的家长都满意,确实是一个难题,我们仍在努力。”方光华说。
刘三阳:书包由“单肩背”变成“拉杆箱”
1999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刘三阳就曾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我当时说,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中小学生,像我们国家的学生这么辛苦。”刘三阳感慨地说,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学生的书包也由过去的“单肩背”变成了“双肩背”,再由“双肩背”变成了“拉杆箱”。
究其根源,全国政协委员刘三阳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刘三阳建议,要推动现有教育资源的辐射和推广,支持强校结对帮扶或者接管薄弱学校,强校举办分校,特别是要向县乡学校辐射推广优质资源。
“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办附属中小学,有条件但尚无附中的高校可以由一所学校或者几所学校合办。同时,还可以大力支持民办学校,吸引民间资本和各种社会资源投资兴办优质中小学。”刘三阳认为,政府也应加大投入,像精准扶贫一样扶持、支持中小学教育,优待基层教师。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