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俐(左一)在马拉维卡姆祖中心医院查房时与当地医务工作者交流
□ 记者 张姣姣
“我第一次缺席了西安市两会。”2月2日至5日,西安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而就在当时,连任三届的西安市政协委员刘俐却远在非洲东南部的马拉维执行援非医疗任务。
刘俐是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也是此次国家卫计委援马拉维共和国“妇幼工程”项目负责人。马拉维是世界上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开始此次援助活动之初,刘俐和同伴们已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在到达马拉维的当晚,刘俐就参加了与该国卫生部的对接工作,短暂休息几个小时后,便前往马拉维首都的利隆圭中心医院,与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考察产科、新生儿病房等。在清楚当地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因是与感染各种疾病和缺医少药不能及时诊治有关后,刘俐随即与专家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孕产妇死亡率高发的情况进行了专项学术交流和培训。
“一个31周的早产宝宝,出生10天后被转到卡姆祖中心医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到了这里不能做头颅影像学检查,不能查血气电解质,没有药物。我所做的诊断只供学习,诊疗计划也只能部分进行。还有一个呼吸困难的足月孩子,已住院十几天,胸廓抬高,没有X光检查,仅用捐赠来的有限的抗生素维持治疗……”说起这次援非经历,刘俐眼眶微微泛红,“作为一名医生,当你无能为力去救助那些孩子时真的很无奈,让人心痛不已。”
为了给当地的医务人员培训窒息复苏,刘俐和驻当地医疗队员先制作卡片、设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现状,准备ppt给他们讲解最新国际流程和方法,最后再以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知识吸收的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当地的医疗观念和仪器设备的落后情况,她准备了国际发展前沿的相关知识课程进行传授,回忆当天的课堂,刘俐记忆犹新,“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讲座结束,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身旁的当地医生高兴地对我说,Wonderfullecture!他们那种接收新鲜知识后的欣喜溢于言表。”
由于时差,刘俐几乎每天凌晨3点多就醒来开始工作,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从马拉维回国的第二天,刘俐就住进了医院。没过两天,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她又开始总结工作,回到工作岗位解决因出国攒下的事情。“从马拉维选拔的5名产科和儿科医生马上就要来西安交大一附院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交流培训,我们得帮助他们完成交流学习任务,希望自己能真正为非洲的妇幼健康事业做点有用之事,为中非友谊作出贡献。”
从医近33年,刘俐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职责,认真做好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等本职工作,由于她在专业领域的突出贡献,2016年曾获得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新生儿科医师奖”。作为连任三届的西安市政协委员,由她执笔提出的提案也有几十件,看到一条条建议被落实而惠及百姓,刘俐感觉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
2010年2月,刘俐提交了《加快西安交通状况改善,促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的提案,提出了加强政府对交通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城市的交通委员会、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等8条建议。
“办复提案的工作人员最后对我说,您提出的建议和政府最终制定的政策几乎一模一样。”刘俐笑着说,写出好的提案不仅靠平时实践的积累、调研,还要多查找资料,从研究的眼光看待问题,有很多研究数据为支撑才算是有分量的提案。
2013年1月,刘俐提交了一份短短800字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西安市医院周边缓堵保畅工作》的提案。别小看这800字,它却是刘俐委员花费很长时间调研换来的。她笑着说,“我就站在医院门口计算人流量,比如统计门诊病患量、住院患者量,加之陪同看病的亲属、探病的朋友等等。最终,提案被真正落实,极大缓解了医院门口的交通拥堵现象。”
除此之外,刘俐先后向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统战部门提出多项完善医疗环境、改善民生、鼓励创新、促进发展的重大提案及调研报告,曾以党派集体提案大会发言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作为重点督办提案得到推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各级部门的认同和表彰。
作为一名老政协委员,刘俐不断从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并把经验传授给新委员。虽然今年由于时间冲突没有参加西安市两会,刘俐还是早早就提交了提案。她说:“不管从专业角度,还是从政协委员角度为人民服务,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使命感,对社会的责任就是自己的使命。”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