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非委员
□特派北京记者 李荣 文/图
1月8日,天津海河医院一张“儿科停诊通知”被网络热传,原因是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均已病倒,儿科不得不停诊。“医生累病倒”的背后,凸显了“儿科医生荒”。
“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看病,往往是排队6小时、看病3分钟,孩子烦躁、家长心焦、医生疲惫,这些现象被广为诟病。”在住陕全国政协委员徐明非看来,儿童看病难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社会问题。
据2016年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儿科医师数为0.57名,农村为0.47名。按照相关规划,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0.69名的目标。现在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缺口近9万。
“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部分医院儿科医疗难以满足儿童就医需求。”徐明非认为,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重视”,儿科门诊经常出现简单疾病反复就医,轻微症状即刻就医等现象;另一方面,儿科门诊或病房被各大医院边缘化,儿科医生人员少、收入低、负担重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使得儿科新人难招和老人流失现象并存,进一步加剧了看病难。
现在不仅农村、社区很少设有儿科诊所,甚至在一些县级、地级市,都没有儿童专科医院。加之一些家长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不管孩子病情大小,一律去大城市儿童专科医院就医。这种现象,不仅让大城市儿童专科医院疲于应付常见病患,难以对新技术和各专业投入更多精力,无形中也阻碍了儿科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为有效改善儿童看病难,徐明非建议,国家应加强儿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儿科医生待遇,在儿科医生职称晋升、进修深造和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完善儿科医学教育培养机制,出台减免学费、优先安排工作、设立专项培养基金等优惠政策,为儿科医生队伍提供更多人才储备;加大对基层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让优质儿科资源下沉到基层,实施儿科分级诊疗制度,减少大医院儿科门诊医生工作量,缓解当前“儿科医生荒”和儿童“看病难”。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