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陈陶遗,此生只愿做书生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8-11-30 21:27 【字体:

同盟会暗杀部副部长、江苏省长、实业家、鬻书人……

对陈颖来说,她想了解的曾祖父并不在这些标签里。2012年,她决定去找寻标签之外的陈陶遗。通过搜寻、梳理和阅读档案,她确认自己找到了一部分。曾祖父陈陶遗的身影逐渐清晰。

口述/陈颖  整理/臧磊

他本可成为民国江苏首任省长

1911年10月10日,实业家张謇从武昌乘船东归,在江上他见到了武昌起义的熊熊烈火。作为立宪派的领袖,他急忙赶回老家后,连夜召集陈陶遗等人商议,起草奏章,敦请清政府尽早宣布立宪。

到了12月下旬,张謇、陈陶遗等人再次秘密集会,商议江苏和平易帜之事。

张謇知道陈陶遗是革命派。他找来陈陶遗,一是他非常欣赏陈陶遗,两年前他就曾在刀口下将他救出;二来,随着各省接二连三地宣布独立,此时他已对清政府的态度有所动摇。

最终,没费一枪一弹,在立宪派和革命派的通力合作下,江苏和平光复。对江苏的和平易帜,鲁迅在杂文中幽默地写到,为了表示革命必须有破坏,由江苏巡抚改为都督的程德全,下令拿大竹竿子挑去巡抚衙门屋檐的几片瓦。

然而,陈陶遗的经历告诉我们,当时的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1881年,陈陶遗生于金山松隐镇。1901年考中秀才,1905年变卖家产,又得乡绅资助,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在同乡高天梅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1906年,他受命回国,在上海和高天梅等人创立中国公学。因内部分裂,陈陶遗等江苏人全部退出,随后创立健行公学(暗为同盟会秘密机关)。

1906年7月,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回国,但因清政府通缉,不能登岸。陈陶遗、柳亚子随高天梅在黄浦江上觐见孙中山。柳亚子口吃,言语不多,而陈问答得宜。孙中山看重陈陶遗的机敏,将他调入日本的同盟会总部,担任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

而在江苏和平易帜之际,陈陶遗还是同盟会江苏省的首领。照其他独立省份的先例,江苏第一任都督应由他担任。但为了平息各方纷争,陈陶遗决定放弃一己之私。但放弃都督一职也绝非他一人之事。他要说服党内同志的强烈反弹。最终,在他的斡旋下,事情得以圆满解决,江苏百姓也免于刀兵之灾。

这是陈陶遗第一次让官。

在接下来的江苏省国会参众两院议员选举中,陈陶遗得票最多,但看到高天梅仅当选为候补议员,他决计辞去议员,由高天梅递补。

一生所愿不过是做个读书人

陈颖说,对曾祖父陈陶遗而言,做官并非他所愿。他这一生所努力的,也只是为了浪漫的革命理想。他一生颇为自豪的,也不是外人乐道的早年事功,而是书法。

陈陶遗幼时在堂伯父陈砚田“兰秀堂馆”受业,后来师事地方宿儒顾泰云,少小诗文即冠绝一时。他一生所愿,不过是在太平盛世做一个读书人。

在日、在沪的那几年,与陈陶遗走得近的,也就是苏曼殊、柳亚子等文人气颇浓的几个人。陈陶遗和苏曼殊关系尤其好,偶尔分隔两地也通信不断。

一次,苏曼殊在日本生病。他写信给陈陶遗抱怨说:“连日背医生往亲友家大吃年糕,病复大作,每日服药三次。足下试思之,药安得如八宝饭之容易入口耶?”“今日复静卧,医者甚严厉,不许吸雪茄、吃糖果,饮牛乳可可,糖亦不准多放,余甚思一飞来沪大吃耳。”可惜的是陈陶遗的回信湮灭无存。

时局使然,甘做读书人,这个志向是完不成的。陈陶遗掷笔束装,书生报国。可是,陈陶遗终究不是一个会左右逢源的人。哪怕在政坛,他也有他的理想和坚持,也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在被任用为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一职的同时,陈陶遗还有一个职务——暗杀部副部长。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一个专司暗杀的部门——实行部(后人多称之为暗杀部),即同盟会东京总部暗杀团。史学家高华在一篇文章中写到:

当时,暗杀风气正盛,著名的暗杀组织有七八个。时人称“非隆隆炸弹,不足以惊其入梦之游魂;非霍霍刀光,不足以刮其沁心之铜臭”。同盟会东京总部暗杀团,众人以方君瑛“智深勇沉可属大事”,推为部长。陈陶遗兼任副部长。

与此组织有关最著名的暗杀行动是1910年汪精卫暗杀摄政王。而在汪精卫暗杀摄政王之前两年,陈陶遗就接受任务,谋刺地方大员、两江总督端方。

1908年,陈陶遗准备停当,从日本回国。不料登陆上海的第二天,就被端方所捕。原来同盟会会员刘师培早已暗中告了密。

不过,陈陶遗从日本带回的枪支、炸药,在刚登陆上海时就由他的外甥蔡模秘密运到乡下去了(蔡模听闻陈被捕的消息,立即将枪药沉入黄浦江中)。因查无实据,端方也只好暂且将陈陶遗关押入狱。

陈陶遗被捕后,南方士子多方奔走,最终请张謇出山运作。张謇是一个有力量有办法沟通朝野的人。张謇向端方讨人情。不到一个月,陈陶遗就被释放了,前往张謇处道谢。这也是陈陶遗与张謇最初的交往。

陈陶遗在狱中被羁留一年多。出狱后,和挚友高朋痛饮三日,以诗明志曰:死别未成终有死,生还而后始无生。并与柳亚子等人结南社(“操南音,不忘本也”)。

自此,置生死于度外了。

主政江苏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孙中山、陈其美力主北上讨袁,黄兴、陈陶遗认为革命军实力不足,反对立即发难。陈其美反问黄兴:你不主张讨袁,恐怕是被袁世凯收买了吧。黄兴气愤之下,连夜赶到南京宣布讨袁。而陈陶遗比较冷静,他有他的坚持。既如此,不如归去,退隐松江老家。

1914年之后,陈陶遗对政治意兴阑珊,和黄炎培等人在东北兴办实业。直到1925年,军阀混战、江苏百姓惨遭屠戮之际,才再度出山。

这年下半年,陈陶遗参加兵灾善后会,驱逐盘踞江苏的军阀齐燮元。之后,奉系军阀杨宇霆接替齐燮元,依旧横行江苏,最终被五省联帅孙传芳击溃。孙传芳为收服人心,提出“苏人治苏”的口号。张謇和老派学者张一麐推举陈陶遗为江苏省长。

陈陶遗自感张謇曾救他于水火,不好再三推辞,勉强接下省长之职。这样一位名士出山,一些有才能的人纷纷来归。

上任之先,陈陶遗和孙传芳约法五章:总司令不干涉民事;财政厅、民政厅全部使用江苏人;军方须确立军事预算,并规定在江苏省所能负担的数额之内,不得逾限;不得另立其他税收项目;军队驻扎之地,一切自备,勿向民众摊派。

主政江苏期间,陈陶遗废除一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废止“会审公廨”,从英美等驻沪领团手中收回自1911年就丢失的上海租界司法权。

但短短一年之后,北伐开始。陈陶遗劝孙传芳联合北伐军,不要再让江苏百姓身处战火之下。孙传芳不听。加之孙传芳不守信约,强加税捐,陈陶遗挂冠而去。他对孙说:你不是江苏人,可以不顾一切蛮干;我是江苏人,如果江苏遭到战争的破坏,我有什么脸见江苏人!

“冒雪经霜又一年,伤心底事不堪言。而今幸得虚舟意,任彼风涛只晏然。”回首前尘,陈陶遗该做的都做了。人事已尽,也不觉有什么可遗憾的了。经过这不堪言说的一年,远离政治,他有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恬淡和旷达、洒脱和无羁。

“做人时短,做鬼时长”

自省长任上退下后,直至去世,陈陶遗都在上海以卖字为生。在人口登记簿上,他也写明自己的职业是:鬻书人。

大隐隐于市。远离政治,过自己恬淡的读书写字的生活,自然是再好不过。他在一首诗里写到:

卜居何必爱山丘,偶住城南陌路头。

浅草平原朝牧马,荒郊古道暮驱牛。

周遭碧嶂峰峰秀,隔断红尘事事幽。

此地去人原不远,好闲若个肯来游。

抗战爆发后,汪精卫登门,请他出山任上海市长,他拒绝了。陈后来跟马叙伦回忆说: 二十九年(1940),精卫至上海,亟欲访我。我因就之谈,问精卫:“是否来唱双簧?”精卫即泣下。

革命成功之前,两人均为同盟会暗杀组织的要角。一个曾暗杀摄政王,一个曾暗杀两江总督。不想时隔30年,两人竟走了不同的路。

汪伪分子赵正平上门胁迫陈陶遗,遭厉声呵斥:“做人时短,做鬼时长!”

赵1939年下海参加汪伪集团,曾任伪中央大学校长等职。抗战胜利后,赵正平逃往浙江镇海,畏罪自杀。

为远离这些人的纠缠,陈陶遗远避香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亲自发电邀请他出任上海市参议会议长。此时,他已目睹国民党接收大员巧取豪夺,心灰意冷,遂回电:古井不波。

不知此时他是否想起同在暗杀团的方君瑛。她目睹当年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志当了官后变节腐化,对革命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早于1923年自杀身亡了。

1946年,看到蒋介石倒行逆施,陈陶遗与马叙伦、陈叔通、傅雷等共同发表反蒋宣言,这是他最后一次参与政治活动。

1946年4月27日,在贫病中,陈陶遗去世。当其时,陈家家徒四壁,黄炎培等人筹措资金为其治丧。乡人群集,为其私谥“贞毅”:“以党国之熏灼,滔滔者皆以致富,而先生独贫,不亦贞乎?力行而无畏,有功而不居,不亦毅乎?”

“陶遗”二字并非陈陶遗本名。他字公瑶,号道一。后世多以讹传讹,以为他改名是因感念端方不杀之恩,改名陶遗,意谓本人性命乃“陶斋(端方号陶斋)”刀下所“遗”。陈陶遗生前,曾与陈叔通通信,谈及这个名字的来历,实为章太炎为他所改,取“陶唐氏之遗民”之意。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文史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