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 难忘的笔记本 2025-07-11

    上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每当去公社供销社商店买东西,都会多看几眼文具柜台里摆放的各种笔记本。那时候,作业本是用五分钱一张的油光纸,裁成32开纸页,自己用订书针钉成的小本本,笔记本则要好几毛钱甚至一块钱才能买到。

  • 牛背上的童年 2025-07-11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我居住的村庄不大,但有山有水,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那时村子里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每天放牛便成了我和伙伴们最大的乐趣,也让我度过了一个尤为难忘的童年。

  • 《读懂中国共产党》这本书,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历史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和伟大成就,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内容涉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辉煌成果。全书以生动的历史细节、深入浅出的语言,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是一本广大党员群众看得进、读得懂、愿意读的党史学习教育通俗读本

  • 与老树相拥 2025-06-23

    有种现象很有意思,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人们在见到一棵老树的时候,总喜欢走上前去,仰望着老树遮天蔽日的头颅,然后把身体贴近,与老树来个拥抱。尤其是那种需要几个人合抱的老树,经常会见几个人心照不宣地围拢过来,一起合抱,仿佛只有这种“零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老树的风华和气韵。

  • 党员父亲 2025-06-23

    父亲年轻时是村上的一名赤脚医生,母亲帮忙算账、取药。有次,母亲给一位出诊的病人“多”算了三毛钱,父亲发现后,硬要让母亲将多收的钱退回去。母亲委屈地说:“那么远的路,我就收了几毛钱诊疗费,不应该吗?再说了,家里两个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咱这样下去能赚钱吗?你到底图个啥啊?”父亲听后,一本正经地告诉母亲:“我是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根本宗旨,想发财就不要入党,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只要村里的老百姓健康平安就好!”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了党员的崇高和伟大,也是第一次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

  • 姚宇教授《以文化交流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研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石,深入剖析了在当代国际经济格局下文化交流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的关键作用,为理解当前全球经济合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也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 在小城的石板路上走着走着,转角处一尊青石浮雕撞进了视线。牧童斜倚牛背,竹笛横在唇边,衣摆扬起的弧度仿佛能听见“呼呜呼呜”的风声。这凝固的画面突然鲜活起来,像把钥匙“咔嗒”打开了记忆的锁,那些蒙尘的童年时光,便顺着笛孔汩汩流淌了出来。

  • 故乡夏夜的蛙鸣,是一个个激昂跳动的音符,是一首首恬静舒缓的乡间小夜曲。披着如银的月光,漫步在乡野阡陌间,置身在散发清凉气息的田园中谛听蛙鼓长鸣,简直就像欣赏动人心弦的交响乐。听着这胜于天籁的蛙声,身心回归自然,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 怀念炊烟 2025-06-16

    多少年来,每次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都会有意或无意提及家乡秦岭深处镇安县程家川小山村的事情,抑或是一个人静下心来,细细回味着曾经农村生活的一点一滴,除了记忆中的一些人和事,更多的是曲径通幽、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鸡鸣狗吠的万籁声响。除此之外,就是群山环绕、错落有致的红砖青瓦,或被白灰粉刷,或被瓷砖装潢的漂亮的院落。院子里照旧养着鸡鸭猪狗猫,院外拴着牛羊驴。房前屋后,地头小坡周围是密密匝匝、茂密浓郁的树林,村子里大多长着槐树、白杨树、香椿树、杏树、板栗树、柿子树、核桃树,还有令孩子们垂涎三尺

  • 父亲的月光 2025-06-16

    老家的月亮总是特别亮,尤其是夏天的夜晚,月光像水一样泼下来,把整个院子都泡在里面。父亲总爱在这样的月光下干活,他的身影被拉得老长,在院子里晃来晃去。

 97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