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 与老树相拥 2025-06-23

    有种现象很有意思,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人们在见到一棵老树的时候,总喜欢走上前去,仰望着老树遮天蔽日的头颅,然后把身体贴近,与老树来个拥抱。尤其是那种需要几个人合抱的老树,经常会见几个人心照不宣地围拢过来,一起合抱,仿佛只有这种“零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老树的风华和气韵。

  • 党员父亲 2025-06-23

    父亲年轻时是村上的一名赤脚医生,母亲帮忙算账、取药。有次,母亲给一位出诊的病人“多”算了三毛钱,父亲发现后,硬要让母亲将多收的钱退回去。母亲委屈地说:“那么远的路,我就收了几毛钱诊疗费,不应该吗?再说了,家里两个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咱这样下去能赚钱吗?你到底图个啥啊?”父亲听后,一本正经地告诉母亲:“我是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根本宗旨,想发财就不要入党,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只要村里的老百姓健康平安就好!”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了党员的崇高和伟大,也是第一次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

  • 姚宇教授《以文化交流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研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理论基石,深入剖析了在当代国际经济格局下文化交流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的关键作用,为理解当前全球经济合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深刻的洞见,也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 在小城的石板路上走着走着,转角处一尊青石浮雕撞进了视线。牧童斜倚牛背,竹笛横在唇边,衣摆扬起的弧度仿佛能听见“呼呜呼呜”的风声。这凝固的画面突然鲜活起来,像把钥匙“咔嗒”打开了记忆的锁,那些蒙尘的童年时光,便顺着笛孔汩汩流淌了出来。

  • 故乡夏夜的蛙鸣,是一个个激昂跳动的音符,是一首首恬静舒缓的乡间小夜曲。披着如银的月光,漫步在乡野阡陌间,置身在散发清凉气息的田园中谛听蛙鼓长鸣,简直就像欣赏动人心弦的交响乐。听着这胜于天籁的蛙声,身心回归自然,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 怀念炊烟 2025-06-16

    多少年来,每次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都会有意或无意提及家乡秦岭深处镇安县程家川小山村的事情,抑或是一个人静下心来,细细回味着曾经农村生活的一点一滴,除了记忆中的一些人和事,更多的是曲径通幽、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鸡鸣狗吠的万籁声响。除此之外,就是群山环绕、错落有致的红砖青瓦,或被白灰粉刷,或被瓷砖装潢的漂亮的院落。院子里照旧养着鸡鸭猪狗猫,院外拴着牛羊驴。房前屋后,地头小坡周围是密密匝匝、茂密浓郁的树林,村子里大多长着槐树、白杨树、香椿树、杏树、板栗树、柿子树、核桃树,还有令孩子们垂涎三尺

  • 父亲的月光 2025-06-16

    老家的月亮总是特别亮,尤其是夏天的夜晚,月光像水一样泼下来,把整个院子都泡在里面。父亲总爱在这样的月光下干活,他的身影被拉得老长,在院子里晃来晃去。

  • 风掠过广袤的田野,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麦香如缕,萦绕鼻尖。漫步于麦田间,嗅着沁人心脾的麦香,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千百年前,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麦收盛景,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 一百年,对于活在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遥不可及也无法企及的梦。尽管,对于千万年的时间长河来讲,百年依旧沧海一粟。年逾九旬的邰宗武先生,已经是即将迈向百岁的世纪老人。在他年届鲐背之时,已经编辑出版了上、下两卷本的《历史的见证——陕西新闻摄影图片史料选》,收获了关注和好评,余音未了、意犹未尽,一腔热血激发着一颗赤子之心,推出这本《我的摄影生涯》,正是“吾生也有涯,吾爱也无涯”。

  • 古代的禁酒令 2025-06-09

    近期针对公职人员的禁酒令引发热议,殊不知,我国古代统治者早已深谙酒禁之道,其法令之严、处罚之酷,远超今人想象。从王室贵胄到黎民百姓,一旦触犯酒禁,轻则倾家荡产,重则人头落地。这些雷霆手段,核心在于维护社会秩序、杜绝粮食浪费、严防权力腐败。

 94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