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
范仲淹主政杭州时,适逢浙江地区发生饥荒,谷价飞涨,百姓叫苦不迭。按常理,作为官府,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然而,范仲淹的举动却很令人费解:他不但不去平抑物价,反而张榜要求商贩将谷价增加到每斗一百八十钱。不过,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杭州谷价提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四面八方,许多外地粮商一见有利可图,就不分昼夜地纷纷将谷米运往杭州;市场饱和之后,谷价自然就回落了,使杭州百姓平安度过了荒年。
宋神宗时期,江浙一带再次发生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逃难。作为太守的范仲淹这时本应多方筹集钱粮、加大救济力度才对,可是,他又做出了一些让人想不通的事情:大灾当前,范仲淹竟然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他自己还天天乘船来往于江河湖海之间,观看赛事;很多富商大户信佛,范仲淹就召集各寺庙的住持,动员他们修葺寺庙,他说:“灾荒之年,工价便宜,有利于搞工程,兴土木。”于是,各地的寺庙便开始大规模搞工程建设,翻修寺庙。有些大户见工价如此便宜,便也开始修粮仓、房屋……
范仲淹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认为他在大灾之年,置百姓疾苦于不顾,却大搞赛事、大兴土木,一些人更上奏朝廷,弹劾范仲淹。
朝廷接到奏折后,让范仲淹做出解释。范仲淹说:“大灾之年,流民遍地,为长久计,必须为灾民找出路,想办法让他们有活做,能自己赚来一份糊口钱,这才是上上策。我提倡划船比赛,是因为比赛中要用到船,主办比赛的商家就要拿出钱来造船,造船就需要用工,这样灾民就有活做了。我大兴土木,也是这个道理,通过工程建设,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样一来,那些没饭吃的灾民就有工可做,不就解决了吃饭问题了吗?”
朝廷接此奏报后,才明白了范仲淹的良苦用心,不但没有责罚他,反而表扬了他。
点评:范仲淹两次化解经济危机的做法,用现代经济学来概括,叫做“完全竞争”和“拉动内需”。虽然范仲淹不是经济学家,但他在那个时代就懂得利用现代经济学理念来救灾,这是十分前卫的。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