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微历史 | 成吉思汗灵柩路过西安追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8-05-22 15:39 【字体:

■封五昌

近读《各界》杂志2017年第12期刊登的狄马先生《邓宝珊将军在榆林》一文,获益匪浅。文中提到1939年6月,成吉思汗灵榇曾经榆林、绥德、延安到西安的事,不禁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我于上世纪90年代曾担任过几届西安市莲湖区政协委员。期间结识了一位资深委员黄潭影女士。她虽年迈,却仪表堂堂,谈吐不俗。我们二人颇能谈得来,交谈中我得知,抗战期间,她担任陕西省战时儿童保育分会常务理事、秘书等职,曾多次赴重庆见过于右任先生、宋美龄女士,与当时省、市政要多有交往,称得上阅历丰富,见多识广。

她说,我想写一篇文章,追述当年成吉思汗灵柩路过西安的情形。我表示非常感兴趣。为了慎重起见,她还让我借给她一本《简明中国古代史》读读。

不久,她写了一篇题为《成吉思汗灵柩路过西安》的文章,交给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因为我系文史委员,故得以先睹为快。文章大意是这样的——

1939年初,日军铁骑即将践踏到内蒙伊金霍洛,成吉思汗的陵墓危在旦夕。由于成吉思汗在蒙古族人民的心目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因此,成吉思汗灵的归属与去向,至关重要。根据蒙古族的风俗,君主埋葬后并不起陵,而只是保存好灵柩。日本帝国主义者利用以德王为首的上层亲日反动分子,派遣蒙奸、汉奸进行阴谋活动,企图将成吉思汗灵移至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以此裹挟蒙古上下阶层附逆,最终实现他们所谓“内蒙独主”的罪恶目的。内蒙古广大人民群众及国民党有识之士,得此秘密消息,提出强烈抗议,并采取相应对策。国民政府派遣蒙藏委员会与抗日爱国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的旧称)盟长沙王等,决定将成吉思汗灵内移甘肃,以安定蒙古人心。

1939年6月10日,于内蒙古扎萨克旗东北30里的伊金霍洛起灵,途中经榆林、绥德、延安,受到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隆重迎送。6月21日,延安各界100多个单位,举行3万人的盛大祭典。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等送了花圈,并派谢觉哉、滕代远、王若飞等同志为代表,参加了祭典。

6月底,成吉思汗灵途经西安,省、市“成吉思汗移灵筹备会”在市中心钟楼设灵堂,将钟楼东、西、北三面通道堵塞,只留南边作为灵堂大门。灵堂呈坐北朝南之势,即将钟楼北门堵住,安放成吉思汗银棺,冲着南门,用两个八仙桌并放,作为供桌,围着绿沿大红桌帷子。灵的两旁,竖立着战功棒和成吉思汗生前所获战利品等。供桌上供着全羊、各式糕点,香炉、香筒、蜡台均为锡制。从安灵到起灵,自当日下午到次日黎明,香火、大红蜡烛长燃不灭。钟楼南门前,烧有宝塔式的天香约一米七、八高。党、政、农、军、工等各界人士均列队参加祭礼。时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主任委员、省政府主席蒋鼎文主祭,各界代表、地方绅士陪祭,黄潭影女士当时代表妇女界陪祭,并于夜间守灵。

次日黎明,护灵人士有数百上千人,皆着蒙古香色长袍服装,抬灵护送,将成吉思汗灵柩于同年7月1日护送到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的太白庙正殿,共存放了11年之久,后又转移至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事实证明,成吉思汗灵的西迁,对于粉碎日本侵略者制造“内蒙独立”的阴谋,起到了很大作用。

解放后,应蒙古广大人民的要求,于1954年4月1日,将成吉思汗灵又迁回伊金霍洛,人民政府拨款80万元重建了陵园。

近80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灵柩曾经过西安,并在钟楼内设灵堂祭奠的这件西安旧事如今已很少为人提及,故追述之。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文史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