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刘迎军
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建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发展的殷切关心和巨大支持,为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动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是西安“双中心”建设的关键之年,推进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于汇聚世界一流人才、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我省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变,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此,建议:
一、以优化实验室体系建设铸造“硬支撑”,构建科学中心技术基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要加强我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支持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布局前沿科学中心、交叉学科中心,有组织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从源头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根基。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升行动计划,围绕我省优势领域完善陕西实验室体系,推进空天动力、含能材料陕西实验室高质量建设运行并争创国家实验室,围绕旱区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陕西实验室,推动在陕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二、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强引擎”,构筑科技成果转化硬平台。要坚持“建设一批、争取一批、预研一批”,全力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电磁驱动聚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梯次发展格局。以解决省内科学技术问题为导向延伸创新链,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沿途下蛋”机制,省市联动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加强对量子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等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问题的超前部署,集中力量攻克一批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技术。
三、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新模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中心是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释放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事前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机制”“基于财政补贴降低融资成本的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改革,支持试点高校、科研院所自行转化、合作转化或由政府平台公司打包托管转化,大力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转化模式,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多类型高能级综合协同创新平台,实施人工智能、超导、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动能。
四、以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夯实“优保障”,拓宽成果转化融资渠道。支持西安创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金融服务,打造创新投资基金生态链,健全“股贷债保”联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丰富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设立研发贷、成果贷、人才贷、科技保险等信贷保险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模式,引导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来西安发展,支持域内上市公司、头部企业等设立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拓宽以上市为抓手的科创企业成长进阶之路。
五、以加大人才招引提升“软实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依托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设施、产教融合等高能级平台,通过实施特殊人才点对点服务等政策,全方位引进培养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基础学科人才等,打造梯次合理的“高精尖缺”人才队伍。建设三支“双创”人才队伍,即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集聚一批“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打造一批科研人员创业、大学生创业等“新双创”队伍,以“项目制”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摄影:各界导报记者 杜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