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孔军
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税系主任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内涵,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将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处于高质量转型的关键阶段,新质生产力增效显著,但体系尚未形成。首先,整体来看,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其次,长期以来,传统化石能源产业在我省经济结构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双碳”目标下面临严峻的降碳减排压力,绿色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第三,我省虽为科教大省,但还不是科教强省,丰富的科教资源对生产力的转化应用贡献不足,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创新驱动。最后,我省处于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外向性薄弱,内外双循环流通性不够。
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省要坚持教育科学人才协同发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一、加速创新驱动,激发科技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的具象和现实体现,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我省要坚持科技人才战略,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阵地,培育“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加快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人才为本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源释放新质生产力。要抓住西安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双中心”建设机遇,重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光子信息、半导体芯片、超导材料、高端装备制造、RNA生物技术等新赛道、新领域,发挥我省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中心和产业集群,为打造新质生产力体系注入科技动能。
二、提高开放水平,服务新发展格局。开放型经济为传播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内外双循环通道。我省要立足于西部对外窗口,探索创新合作,将新质生产力嵌入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外向型经济扩张。一方面,要深化陕西“高标准自贸试验区建设”战略,完善对外贸易政策,探索自贸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招引新质生产力投产落地。另一方面,要坚持“一带一路”倡议,以西安为枢纽,加快建设中国-中亚经济走廊,依托新能源汽车、光伏、生物科技等优势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亚地区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外向通路。
三、加快能源转型,撬动绿色经济效益。绿色创新是推动降碳减排的新质生产力。要通过“双碳”目标引导陕煤、延长等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加速绿色创新和效率变革,构建传统化石能源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创新的绿色发展路径,探索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的新质生产力体系。依托我省工业副产氢优势,打造西部氢能产业链。同时,设计动态可调的能源价格机制,以市场供需和价格规律推动新旧动能迭代,推广清洁能源,撬动低碳新质生产力的绿色经济效益。
四、做强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我省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新兴科技企业,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质生产力。要抓住数字经济转型机遇,借助秦创原平台,加快传统商业模式数字化创新,构建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三位一体的数字化新质生产力体系,扩张数字消费空间。要加快5G、千兆网络、算力、数据中心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新一轮工业数字化加速转型为契机,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工业管理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带动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长效驱动力。
(摄影:各界导报记者 杜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