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峰委员 □ 记者 刘凡銆 文/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陕西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服务水平,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增强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是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聚焦“公共文化服务”议题,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王肖峰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逐步扩大、品质不断提升,当下,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省政协委员、陕西雷珍民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肖峰认为,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助于夯实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促进精神生活方面的共同富裕。
在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潮”的当下,如何确保公共文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王肖峰考察了西安多个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后发现,我省的文化场馆数量和规模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只有通过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才能形成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合力。
今年省两会上,王肖峰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发展的提案》。他建议,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捐助机构、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参与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重大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