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赵玄
一、培育多元主体,优化产业生态。聚焦龙头企业,定期走访比亚迪、吉利等企业,进一步提振在陕发展信心,争取总部将更多资源投向陕西,鼓励他们将重要产品、重要技术在陕首发。加强与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部企业的对接,主动了解相关企业的发展规划,积极宣传陕西行业发展政策,争取更多企业来陕投资设厂。
二、加快综合配套,提升竞争能力。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前端研发机构的投入,引导头部企业在陕西设立研发机构,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优势,支持其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结成对子,采取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证的方式,更好促进共性关键技术突破。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动力电池、汽车电子、汽车零配件等配套产业向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商洛等周边市县延伸,增强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三、强化技术应用,推动创新发展。加大换电模式的推广力度,鼓励在城市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逐步形成规模化的换电网络。抓住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延安市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机遇,开展氢能源制、储、运、用等行业难题的技术攻关,加大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布局氢能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
记者 张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