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牢“专”的方向 突出“专”的特色 提升“专”的质量
□ 记者 满淑涵
一年一度的陕西两会正式拉开帷幕。
1月14日,省两会新闻发布会在西安召开。省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王刚在通报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筹备情况时说,提案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方针,从目前收到的提案来看,选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和促进社会保障、和谐稳定的民生领域,选题准、调研深,内容实、质量高。
过去一年,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把握大局所需、群众所盼、专委会所能的结合点、着力点,形成一批高质量建言成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前夕,各专委会积极将调研、协商成果转化为集体提案,把牢“专”的方向、突出“专”的特色、提升“专”的质量。
开发区是厚植新质生产力的沃土。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去年就“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革创新 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议题在咸阳、宝鸡开展实地调研,赴江西考察学习,并召开专题协商会集智聚力。目前,这一协商成果已在精炼后作为集体提案提交,从进一步推进管理制度改革、加强科创体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承载运营能力等四个方面细化了意见建议。
围绕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对标“千万工程”的策源地和实践地,立足陕西实际,梳理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四方面建议,呼吁应因地制宜不断提升系统谋划水平,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历史文化传承等关键要素,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走出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多年来持续关注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今年的集体提案把握制约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源性、结构性矛盾,提出了调整能源结构、加强污染源管控、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水平等具体建议。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老话题”如何“出新意”?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从加快创新资源落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条分缕析,建议全面深化“三项改革”,统筹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成为平台的市场、需求、投资和管理主体,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聚焦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的集体提案将关注点落在了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上。提案建议,在全省各地分类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推进双元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覆盖全面、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的运行机制,开展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健康服务。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的集体提案从推动提升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出发,梳理我省现行政策标准,指出眼下尚存的困难和问题,建议要充分利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更为贴心暖心的服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紧抓“小切口”服务“大课题”,提案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手,建议完善工作协同机制,强化学校阵地作用,加强政策激励引导,创新实践育人路径。
瞄准“留学中国”品牌建设机遇,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集体提案历数陕西教育国际化的既有优势,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抓住中国-中亚机制建设机遇,精心打造“留学陕西”品牌,推动陕西教育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为区域发展输送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