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政协提案信息工作综述
□ 记者 唐冰
提交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是推动政协相关工作的重要抓手。
2024年,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发挥提案信息工作重要载体作用,聚焦党政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以高质量履职建言服务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共收到提案1056件,经审查立案807件,截至去年底,立案提案已全部办复。一年来,省政协共收到报送信息7564篇,经遴选编辑后向全国政协办公厅、省委、省政府进行了报送,其中不少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并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
坚持守正创新
无论是提案工作还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都需与时代发展“合辙”、与党政工作“同频”、与人民需求“共振”。一年来,省政协以制度机制的守正创新引领提案信息工作提质增效。
2024年9月26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这是自省政协1991年7月出台该条例以来进行的第5次修订。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王宝成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修订坚持守正创新,体现新思想、一致性和新做法,将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和做法以制度形式予以规范。
围绕提案的形成、审查、协商、督办和评价,近年来,省政协不断加强探索创新,打造“1+7”的提案工作制度体系(即《提案工作条例》和7个配套制度《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实施意见》《提案审查工作细则》《提案办理协商办法》《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提案督办协商会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参与提案工作办法》《优秀提案先进承办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为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24年12月20日,全省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在西安召开,与会省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提案承办单位、专门委员会、市区政协相关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共谋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之策。
依托政协制度化平台,通过提案工作“代言”群众诉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体现。省政协在2023年建立定期走访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各方协同机制,持续深化探索对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通过提案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等方面作出机制性安排的方式方法。
同样的制度保障,也体现在省政协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上。
1月9日,省政协十三届四十八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此次《条例》修订参照全国政协作法,丰富了指导思想,增加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内容,旨在切实提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努力开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新局面。
准确把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职能定位,省政协还于2024年4月制定印发《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从突出反映重点、拓宽来源渠道、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等方面,对全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出安排、提出要求,谋准谋实改进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路径举措。
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省政协建立选题约稿机制,每月印发社情民意信息选题参考,提高信息收集报送的精准度,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稳增长任务等重大部署开展重点信息约稿,形成了《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建议》《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优势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等一批重点信息。
开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评选工作,是省政协在提高信息质量方面的又一创新举措。2024年12月30日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四十七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评选实施办法》,体现了“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工作机制不断得到建立完善。
突出工作优势
作为最具政协特色的工作,提案工作始终伴随着人民政协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于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促进提案者选好题、提好案,省政协在深入研究全省发展大局和省委全会年度工作部署基础上,发布年度提案重点选题,助力提案者把握大局;通过政协常委会会议、各类专题协商会、情况通报会等渠道及时通报政情,助力提案者聚焦问题;严格审查立案,对249件不符合立案标准的提案未予立案,确保所立提案建议实、能办成。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围绕经济建设,省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提质、乡村振兴和短板弱项提交326件高质量提案,各承办单位积极吸纳,及时转化为相关政策和工作举措;
结合促进司法公正的提案,省法院将提案办理作为破解司法工作难点的抓手,出台22项与提案内容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省检察院积极推动公益诉讼等方面提案办理取得实效;
结合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提案,省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积极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推动省内医保个人账户实现家庭共济、促进多项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努力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采纳开通西安直达香港高铁线路的提案建议,国铁西安局争取国铁集团支持,1月5日正式将西安北至深圳北的高铁车次延伸至香港西九龙站,更好服务广大群众优质快捷出行;
结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提案,多部门联合启动《秦岭国家公园条例》立法调研,争取中央资金项目支持,提升秦岭生态保护能级……
一条条言之有物、切实可行的提案建议,助力陕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信息的报送、办理和落实,彰显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的有效发挥。省政协坚持把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在西部地区政协工作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要抓手,以组织领导有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2024年4月,全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贯通三级政协118个会场,各级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等1万余人参加会议。省政协主席徐新荣对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进行部署动员、提出明确要求。会议还通报了2023年全省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情况,对标全国政协要求直面存在差距、提出工作举措。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会后,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地政协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开展调研、走访交流等多种形式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不少单位制定印发相关实施意见,有的开展选题研判会商,有的增设信息联系点,有的成立信息编审组,还有的建立信息成果转化跟踪走访反馈机制,极大激发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信息工作合力得到有效增强。
为进一步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提升信息工作的精准度和专业性,省政协坚持“人人都是信息员”的理念,构建起“政协委员+各专委会+各党派团体+各市县政协+信息直报点+特邀信息员”的信息报送网络,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从“独奏”向“合奏”转变。目前,省政协依托市县政协、基层委员工作室、党派团体直属基层组织设立的58个信息直报点已开始全面发挥作用,覆盖省级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市政协和参政议政人才库专家的261名特邀信息员队伍已建成。一年来,市县政协报送信息达2880篇,省级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报送信息2528篇,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报送信息525篇,省政协委员报送信息589篇,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全省政协信息工作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增强工作实效
按照工作职责,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立案的807件提案,由省级有关部门、设区市、中央驻陕机构等77家单位办理。一年来,省政协将提案办理协商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切实做好办前明确意图的协商、办中解决问题的协商、办后成果反馈的协商,丰富协商形式、拓展协商内容,努力增进办理协商主体的最大共识,确保提案办理不是“你提我办”的“对手戏”,而是“共商共办”的“交响曲”。
为促进承办单位精准办、出成效,省政协认真向77家承办单位交办提案,充分发挥联系、沟通、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采取务实工作举措推动承办单位加强与提案者协商互动,通过互动增进理解,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持续推动各承办单位落实清单式答复,提案答复的精准度、针对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督促承办单位力戒“重答复、轻落实”,在办理答复中凝共识、固团结。据介绍,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立案提案所提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的354件,占43.9%;被有关方面纳入各类规划、计划或转化为政策正在组织实施的394件,占48.8%;留作参考的59件,占7.3%。
提案督办过程是深入调查研究、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的过程。省政协以问题和效果为导向,高质量狠抓重点督办,围绕党政关注、群众期盼的重大问题遴选38件重点提案,请省委、省政府、省政协18位领导同志参与督办;加强重要摘报,围绕推动省级重点产业链发展和民生热点问题编发28期《重要提案摘报》,直送省领导阅批,促进问题解决;加强专题督办,围绕陕茶发展、交通安全、教育“双减”等专题,邀请同类提案者与承办单位面对面协商,推动共性问题有效解决;加强部门检查,走访8家承办单位,请提案者评议办理成效,促进部门办理扎实开展。
“督了多少”很重要,“督出什么成效”更重要。经过深入开展提案办理协商,2024年省政协38件重点提案的众多建议被吸收采纳,在促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凝聚社会各界共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贡献了政协力量。
社情民意信息在政协履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4年4月19日,省政协办公厅打造的直通国家层面的《陕西政协信息专报》信息报送载体正式启用。作为原有报送载体《社情民意信息》的“补充方案”,《陕西政协信息专报》直报全国政协,信息“直通车”优势进一步凸显。2024年省政协编报信息800期,其中《陕西政协信息专报》439期、《社情民意信息》361期,信息上报后得到省级领导批示159期。
省政协委员曾德超撰写的《榆林远景智能风机项目装配运输难题亟需解决》社情民意信息,经省政协报送后,得到两位省级领导的批示,相关厅局第一时间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采纳落实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提交的《减速带设置乱象应予整治》社情民意信息,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印发《关于开展减速带(丘)规范设置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在全省部署开展排查整治工作;
认真办理省政协委员杨晨《调整大型车辆行驶路线 还归元寺宁静》社情民意信息,西咸新区交警大队多措并举推进整治工作,还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复兴大道与西周大道周边群众安宁生活……
“我撰写的一则交通信号灯、指示牌被遮挡的信息经省政协报送后,很快得到省级领导的批示,相关承办部门积极与我联系沟通解决方案,这前后不过十来天时间。”谈起提交的一则社情民意信息办理成效,省政协委员王文礼感慨道。
信息的价值在于应用和转化。省政协在坚持多层面、多角度常态化报送社情民意信息的基础上,加强前端把控,将信息工作嵌入协商活动的全过程,注重在协商议题产生、调研组织、互动交流、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发挥线下线上渠道融合作用,主动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信息保障。在此背景下,大量专题调研、大会发言、“秦商量”平台留言等有关建言成果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协商成果转化运用的层级和实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人民政协的生命力源自对民情民意的高度关切。新征程上,政协信息工作要更好服务党政科学决策、回应群众期盼,需要进一步激发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省政协建立半年汇总通报、年度报告机制,坚持每月向各报送单位和政协委员通报来稿、采用、批示和办理情况,公布积分排名,通过晾晒“成绩单”让先进者有荣誉、落后的“坐不住”,形成了政协信息工作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