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李荣 记者 白瑶
中国民航局的预测数据显示,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和增长新引擎。为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各地正在加快布局,我省也不例外,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作为我国航空产业重要集聚区之一,陕西航空产业链成熟完善,科教资源丰富,航空产业人才富集,拥有发展低空经济的天然优势。站在发展新风口,瞭望2025年,陕西如何抢抓机遇、推动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凡事预则立,发展低空经济一定要做好规划部署,一步一个脚印有序推进才能让低空经济真正落地三秦大地。”谈及我省低空经济发展思路,省政协常委、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增林最先想到的便是“规划”。
贺增林认为,发展低空经济不是“小打小闹”,应由省委、省政府牵头,成立低空经济发展专班,结合我省发展低空经济的先天优势,明确发展战略目标,谋划研究我省低空经济发展五年行动方案,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共同做好陕西发展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绘制发展蓝图。
“除做好规划外,还要打好政策组合拳。”贺增林建议,要出台助力陕西低空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支持政策,针对低空基础设施、低空产业链发展、核心技术攻克以及企业培育等方面陆续推出各类扶持政策。同时,大力支持我省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发展,将更多政策向企业倾斜,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助力打造我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园区,让低空经济在我省不断“升温”。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长期从事工程建设的省政协委员、陕西瑞泰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争光注意到近些年低空经济发展迅猛,他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给出建议。
“推动低空经济场景应用快速落地,需率先建设系统性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保障各类无人机起降、备降、停放、试飞、充电、维保等。”王争光说,还应围绕重点片区、重点航路、公共服务测试场地等,建设一批涵盖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反制等基础设施,强化飞行保障体系,打造辐射西北五省(区)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打造样本示范工程。
“随着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陕西低空经济将会实现腾飞。”王争光对陕西低空经济未来发展满怀信心。他说:“待陕西低空经济发展成熟,我省可联合头部企业或机构编制一批低空经济行业前沿的地方标准规范,为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陕西经验’。”
安全是低空经济的生命线。低空经济,不仅要飞得高,还要飞得安全。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以无人机为主的低空飞行器将会种类更繁多、功能更多样、数量更庞大,头顶的天空将越来越繁忙。
“如果大量无人机在城市低空无序飞行,易导致低空交通混乱,增加无人机碰撞和坠毁事故的发生概率,造成低空安全威胁。”省政协常委、亚洲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蓝国庆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蓝国庆认为,要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城市低空空域,设置无人机专用航线和禁飞区,根据低空飞行密度高、频次高、类型多的特点,及时修订相关空域管理办法,确保低空空域安全有序。
除规范管理低空飞行器的飞行行为外,蓝国庆认为,还应在无人机的高性能和安全性上下功夫,坚持自主研发,不断突破低空飞行器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努力研发出更可靠、更安全的低空飞行器。同时,应制定无人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一旦低空空域出现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