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好推动新旧接续中发展新质生产力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1-15 09:44 【字体:

田青青委员__记者_冯倩楠_摄(1419551)-20250115094623.jpg

田青青委员 记者 冯倩楠 摄

雷秀娟委员_记者_冯倩楠_摄(1419568)-20250115094647.jpg

雷秀娟委员 记者 冯倩楠 摄

王辉委员_实习记者_杨小妹_摄(1419562)-20250115094635.jpg

王辉委员 实习记者 杨小妹 摄

□ 记者 冯倩楠 实习记者 杨小妹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的超高频词汇。这一年,陕西以数智化赋能,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针对我省新质生产力“成绩单”,委员如何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据省科技厅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72.2%,比去年提高0.48个百分点。“从2023年初开始,陕西集全省之力调动组织各级有关部门支持科创、投资科创,两年时间,我们形成了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投资生态,吸引更多投资机构集聚成势,也招引了一批省外知名投资机构和CVC(产业链投资机构)接力参投,为陕西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投资人,省政协委员、和翎同行(西安)私募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青青对陕西科创生态优化感受极为明显:“尤其可贵的是,省内的投资机构逐渐在国内各大排行榜上有名,进一步增加了陕西科创投资的对外影响,更多科创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享受到了更好的融资政策和资源,把企业发展的路走得更宽了。”

经常接触科技型中小企业,田青青认为,目前我省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过于乐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市场认知不足和人才构成不完备上。“市场是激烈的,有的企业对自己的技术盲目自信,但市场不会承担过分高溢价的技术,要想‘杀出重围’,成为有影响力和能持续盈利的公司,科技型企业创始人要加强对市场化、资本化的理解,企业的核心队伍里也要配备金融人才和市场专业人才。”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田青青建议,企业端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明确研发需求,政府应鼓励更多CVC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总之,以市场和订单为需求的创新研发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数字时代,利用好“数智”红利,推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是催生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根据省工信厅发布的数据,陕西高位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我省数字经济的发展定位高、布局实、变化大、成效好,数字经济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雷秀娟例举数智化赋能千行百业:政务服务“智能化”“线上办”“一网办”“当天办”“及时办”,极大提高办事效率,节省了社会资源;生产环节“智能化”,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了一批应用数字技术,改善产品、服务及业务流程的创新型企业,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雷秀娟说,系列数据证明数字经济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强大助推器。“我省围绕数字核心产业链的布局已达10条之多,包括光伏、新能源、半导体等,充分说明我省在数智赋能经济发展上抢抓机遇、重点突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赋能增效,极大提升陕西在全国数字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引导力,也预示着我省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数字经济,说到底,是人才经济,靠的是人才、拼的是教育。”雷秀娟认为,从过去的数字到现在的数智,“智”已经成为时代风口,要继续加大对省内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投入,优化相关课程设置,同时大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数智人才,为陕西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智力保证。

低空经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2024年,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省培育壮大千亿级航空制造与低空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旨在高水平推进航空制造与低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无人机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主要增长极,在这一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得到了飞速发展。相比于增长相对放缓的传统产业,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可谓是‘逆势上扬’。”深耕无人机领域多年,省政协常委、西安航晨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辉向记者讲述了来自低空经济“风暴眼”的感受:“资本市场对行业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王辉掰着指头,细数一年来陕西无人机产业的骄人成绩:珠海航展亮相并吸引众多目光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九天”是地道的“西安制造”、成立于西安的无人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也是我国智能无人领域数一数二的智库。“当然,这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诸如《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行动方案》获批,我省现在还在建设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汉中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航空制造和低空特色产业园区。”王辉说,随着这些强力政策落地实施,为企业提供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他也期待着陕西无人机产业能真正成长为又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