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代表
□特派北京记者 原登荣 文/图
“文化自信,主要来自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是我们自信、自立的基石。”3月5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陕西代表团在住地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的发言,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
“文学是文化的先声,《诗经》和《史记》讲述的故事,大多发生在陕西……”贾平凹娓娓道来。
他说,在陕西,还有无处不在的文物古迹,如兵马俑、大明宫、大雁塔、明城墙等,这是历史留给子孙后代的光荣和自豪。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贾平凹认为,主要是汲取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在陕西都有,而且十分突出,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这是陕西的自豪,对我们来讲是自信,更是责任。”
这几年,国家举办的一系列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有利于人们理解、认识和坚定文化自信。贾平凹说:“作为作家,要通过作品弘扬文化自信。而每个作家的创作都不同,所以就要关注中国人的历史和现实,我个人愿为坚定文化自信尽微薄之力。”
贾平凹说,陕西是文化和文学的大省和强省,从上世纪50年代起,陕西文学逐渐走进全国文学重镇,经过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等作家的努力,文学为我省争得了不少荣誉。上世纪90年代,“陕军东征”这一文学现象震惊中国文坛,是陕西乃至中国文学史都值得记录的辉煌。
“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我省的文学创作态势很好,我们推动的‘新时代文学陕军再进军’,也在作家中反响强烈。”贾平凹说。
据贾平凹介绍,陕西目前有3000多人在搞文学创作,每年出版的作品很多,省委宣传部也很重视陕西文学创作,通过“百优计划”给中青年作家以资金资助,让他们的创作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这在全国是先例,也引起了外省文学界的极大震动。
“我们不指望一下子能冒出多少栋梁之材,能有几个就满足了。”贾平凹认为,文化人才和城市地标建筑一样,一个城市就只有那么几个,出人才、出精品将是陕西作协今后的工作重点。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