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佛坪,圆梦高铁通车。从一次殷切求助,到164名委员联名建议;从四级政协持续关注,到西成高铁过境佛坪设站成为现实,这段注定不会被遗忘的记忆,见证了人民政协携手民主党派积极履职的生动实践,也彰显了政协委员情系发展的拳拳之心——
11月9日,省政协提案委在检查西安铁路局提案办理工作时考察西成高铁建设运营情况
□记者 原登荣 唐冰
蜀道难的千年之困
秦蜀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数千年前,远古先民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硬是在千山万壑的秦岭间开凿出了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的秦蜀古道。从秦汉时期到二十世纪中叶,两千多年的悠悠岁月里,包括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等7条古道在内的秦蜀古道一直都被视为畏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置身雄奇险峻的秦巴大山,也不禁嗟叹再三。而比千古绝唱更荡气回肠的,是勤劳的人民对秦蜀道路的探索与开拓,千百年来从未停歇。
从川陕公路到宝成铁路,再到西汉高速,人们总想把这秦巴天堑无限“铺平”,终因地形、地质因素,多年来总是夙愿难成。深处大山里的人们一直渴望,寻得一条“黄金路”通往外界。
2008年,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西成高铁)项目正式启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被秦巴山区各市县格外看重,特别是深受交通之困的佛坪,搭上高铁快车是世世代代山里人的梦想,线路规划、设站设点等自然成了社会各界最关注的事。
在陕西境内,唯有宁陕和佛坪存在从哪过境设站的竞争和博弈。当然,西成高铁到底走哪条线,最终只能由国家来决定。位于秦岭腹地的古道明珠佛坪,在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面对难题,当地政府把寻求帮助的目光投向了多年包扶佛坪的省政协和关心西成高铁建设的省政协委员们。
高铁过境寻政协援手
2017年12月6日,来自佛坪的50多位代表乘着西成高铁佛坪熊猫号列车洞穿秦岭。当听到列车员通报佛坪站到了的时候,他们当中许多人眼圈开始泛红,闪烁着难以言说的激动,这其中就包括省政协人口资源和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时任佛坪县县长的刘德力和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时任佛坪县挂职副县长的刘昌军。
“乱石分流水,悬崖簇野梅。林开天一线,壁拱绣千堆。”这是汉中市西乡县子午镇明嘉靖年间《(春)山行》诗文碑上关于子午道凶险的记载。历史上,位于秦岭腹地的佛坪是子午道和傥骆道的必经之地,虽然谷大沟深,但交通、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佛坪历史上就交通不便,新中国成立后108国道穿境而过,给这里带来了一些便利,但还是因为地域等原因,百姓出门依然‘路难行’,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时任佛坪县政协主席的刘振邦说,2007年,因与佛坪中心区域“擦肩而过”,西汉高速对老百姓生产和生活的带动并不明显,于是大家都热切希望有一条“致富高速路”直达佛坪,让当地交通更通畅。
2008年8月,履新佛坪县县长的刘德力上任不久,就发现了交通这一制约当地发展的问题。他说:“交通问题是制约佛坪发展的最大瓶颈。只有打破瓶颈,佛坪发展才有希望。”
仅一个月后,机遇就来了。佛坪县政府收到汉中市发改委关于征求西成客专建设有关问题建议的通知,并得知铁道部分别委托中铁一院和二院对西成高铁进行预可研设计。
在两个方案中,中铁一院主张途经佛坪方案,是长隧设计,相对技术要求高;中铁二院主张与西汉高速平行方案,是短隧设计,站点设在宁陕。刘德力说:“当时铁道部倾向于方案二,该方案一旦通过,佛坪将彻底被边缘化,但方案没定前,佛坪还有机会。”
佛坪县政府据理力争列出五个观点。“西汉高速事故多发,若沿此线,高铁优势将难以发挥;秦岭自然灾害频发,两条路太近,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西北向西南的生命线将会中断;若发生战争,两条路太近生命通道将会阻断;走佛坪线型平直,节约投资20多亿元;佛坪旅游资源丰富,足以展示生态优势。”
起草报告、争取支持……从市政府到省政府,刘德力几头奔波,与时间赛跑。
“为确保高铁落地,还必须借助省政协力量促成这一目标实现。”刘德力深知省政协的帮助对佛坪争取高铁过境设站的重要性,他说:“佛坪是省政协扶贫联系点,从1995年开始,省政协就为佛坪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不久,一份《关于恳请协调将我县纳入西成客专及其站点建设方案的请示》的文件送到了省政协领导的案头,恳请省政协从扶贫角度予以帮助,并发挥政协优势,呼吁西成高铁在佛坪过境设站。这一请求迅速得到了时任省政协主席马中平和副主席张伟的大力支持,并委托省政协扶贫办主任刘昌军负责相关事宜的具体协调工作。
四级政协联动齐发力
“对佛坪而言,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是天赐良机。”那时,刘昌军在佛坪县挂职担任副县长已有一年多时间,他深知佛坪人民对铁路的渴望,也知道西成客运专线在佛坪过境设站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更知道作为一名省政协扶贫干部、一名副县长的职责与使命。
在做好各方面前期调研、论证工作的同时,2008年11月,刘昌军向前来佛坪参加扶贫团联席会的省政协副秘书长、时任民进陕西省委会秘书长的郭绍敏作了专题汇报,希望借助民进陕西省委会的力量,利用集体提案形式,向省十届政协二次会议提出建议。此时,距离省两会召开已不到两个月时间。
时间紧促、情况复杂。用时任民进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董家蕙的话说:“政协提案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献计出力,西成客运专线对陕西来说又是一件关乎发展的大事,我们生怕局限于一地一隅。”
考察、论证、再考察、再论证……在对前期赴佛坪调研旅游业发展的困境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后,省民进又邀请10余名专家学者多次深入佛坪考察,听取中铁一院工程设计专家意见,进行全面、反复、客观论证。
2009年1月,《关于将佛坪县纳入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并设立站点的建议》以集体提案的形式提交至省十届政协二次会议,并被确定为重点提案,由省发改委、西安铁路局承办。
但由于线路最终决定权在铁道部,刘昌军和刘德力商议后决定继续向上反映,从国家层面争取支持。“要抓住任何一个可能去促成这件事。”刘昌军说。
幸运的是,在当年省政协全会的分组讨论中,有关建议西成高铁过境佛坪设站的观点一抛出便引得许多委员关注,这其中就包括时任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康育忠和时任汉中市妇联主席的李荣清。
“去佛坪调研过很多次,每次在路上就得花费很长时间,这个小县城要发展,交通肯定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康育忠在该提案的基础上补充提出,若从国家层面呼吁,就要统筹考虑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因素,从战略战备等方面综合考量并强调“崂峪—佛坪”线路的合理性。“假如遇到战争,西成高铁与京昆高速西汉段平行,就会同时毁掉两条大动脉。”康育忠说。
李荣清则把会上获知的信息带回汉中市,呼吁市政协委员联名为此事发声。“这是佛坪的大事,更是汉中的大事,有省政协帮着我们呼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李荣清说。
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住陕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就西成铁路客运专线佛坪过境设站的议题提交了代表建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
与此同时,刘昌军通过多方联系协调,在《陕西政协信息》(2009)第14期印发了15名住陕全国政协委员、74名省市政协委员和75名佛坪县政协委员联合签名的《关于西安—汉中—成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在陕西省佛坪县设立站点的紧急呼吁》,全国政协将此信息批转铁道部。
高铁圆梦的协商典范
2009年4月30日,这一天对于佛坪人来说意义非凡。
“西成铁路客运专线东梁取直越岭涝峪—佛坪方案通过!”随着西成客运专线可研评审会结果宣布,刘德力情不自禁地起立向与会领导和专家鞠躬致谢。
西成高铁佛坪设站的消息从千里之外传回秦岭深处的佛坪,整个县城沸腾了,佛坪人祖祖辈辈不敢想、世世代代都盼望的“高铁梦”终于尘埃落定,佛坪一夜间跨入了“高铁时代”。
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
“最让我感动的是,从最初形成提案到现在建成通车,我们作为民主党派,能通过政协平台积极为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献计出力、发挥作用,参与其中的各方也都在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做最大努力。”董家蕙说,这件提案的落地,是多党合作的工作成果,更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刘振邦至今还清晰记得:“喜讯传到佛坪时,从当地官员到普通百姓,众人可以说是奔走相告,从历史到现在,佛坪这次在交通上的突破是空前的,大家认为这是千秋万代的事,纷纷对未来佛坪的发展充满期待。”
“能不能实现,主要看自身努不努力。”刘振邦说,到2009年时省政协已包扶佛坪10余年。在了解情况后,省政协第一时间动员佛坪全县形成共识,并积极联系四级政协,向省委、省政府协调,全力以赴解决交通欠账。
刘振邦认为,通过西成高铁佛坪设站,省政协把四级政协团结在了一起,更有力量,使人民政协更有向心力,这样才能更强有力地向全国人民发出佛坪声音。
四级政协委员联合发声,政协的力量更能被放大。时任佛坪县政协副主席的吴康回忆说:“当初在联名提案上签名时,我心里没底,没把握能否成功,但自己也清楚地知道不做肯定不会成功。”
当喜讯传来时,吴康深感团结一心的人民政协是多么伟大。他说,四级政协发挥了各自力量,以省政协为轴心的164名委员都是西成高铁佛坪设站的功臣,当地人民不会忘记。
作为联名提案的164名政协委员之一的柯明贤,当时既是佛坪县政协委员也是汉中市政协委员,她深知人民政协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为民鼓与呼。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有幸成为164名联名提案委员中的一员,从被动到深入了解、支持、争取、呼吁,为自己尽了微薄之力而自豪。”柯明贤动情地说,省政协还积极协调,利用四级政协委员联系面广、呼吁力度大等优势,为山区百姓鼓与呼,包扶佛坪多年,西成高铁佛坪设站只是一部分。
佛坪县文物旅游文化广电局局长赵建强则用“亲如一家人”形容省政协对佛坪县20多年来帮扶彼此形成的深情厚谊。他说:“实践证明,通过省政协解决实际问题,最可靠、最有效。”
“因为工作关系,我知道政协的分量,尤其是关系民生疾苦的大事,西成高铁佛坪设站这件事,从省政协领导、机关干部、政协委员,到佛坪当地,都尽了最大努力,成功引起各方高度重视。”赵建强说。
12月6日一大早,赵建强和数千名兴奋的佛坪人一道来到高铁站广场,迎接佛坪历史上第一辆客运高铁动车的到来……
【编辑: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