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口协商座谈会侧记
□ 记者 闫智
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我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逐渐低龄化。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4月24日,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等,围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议题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共同为我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为开好本次座谈会,会前,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召开情况通报会,听取有关部门情况介绍,并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先后赴湖南省和我省铜川市、延安市进行实地调研。
“我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年上升,存在低龄化高发、教师队伍不足、危机预警干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座谈会上,省政协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薛建兴开明宗义,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作了简要说明。
薛建兴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师资配备标准,统筹编制资源,加强专兼职教师招聘,强化线上线下培训,完善职称评审、工作量计算等激励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科学开展测评,制定个性化方案,强化结果应用,建立“一生一档”跟踪干预制度,保障数据安全,健全保护机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利用新媒体普及知识,融入校园文化开展特色活动。
近年来,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民建商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张卫军通过调研发现,互联网对中小学生“三观”产生负面影响,高收入、高消费、高享受已成为部分中小学生对未来生活的认识。
“要强化学生‘三观’教育,夯实学生思想根基。”张卫军建议,学校要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用好用活思政课教材,挖掘身边典型事例,丰富思政课内容和形式,让思政课由说教向引导转变,用鲜活的事例矫正学生的“三观”。密切关注学生心理、思想动态,以班为单位及时指导学生策划、召开好班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经典国学等作为学习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规矩意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千头万绪”,学生心理档案是长效开展教育引导和危机干预的关键一环。省政协委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惠朝阳在调研中发现,我省中小学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存在“形式化”问题,部分学校只记录心理测评结果,仅反映一时的静态心理数据,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变化,难以有效分析学生心理需求和心理危机。
为此,惠朝阳建议,强化统筹协调,落实专项行动计划,确保“一生一策”档案全覆盖,规范档案标准,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将档案建设管理纳入教师培训,引入外部专业力量。深化数字赋能,完善信息化设施,实现档案数字化、平台化,整合“静态+动态”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分析预警。完善协同机制,打破校际壁垒,建立联动管理与统一数据库,深化部门信息协同,综合研判预警,完善全流程管理规范,制定心理康复学生复学评估标准,提升档案使用效能。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增大和教育竞争日益激烈,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低龄化、普遍化、严重化趋势,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患者数量持续攀升。”西安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李雪艳说,西安市心理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于城区,郊区及农村地区专业机构匮乏,偏远地区青少年面临“跨区域就医难”的困境。
为此,李雪艳建议,加大对郊区及农村地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投入,建设一批标准化心理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机制,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实现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探索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鼓励商业保险开发相关产品,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通过定向培养、继续教育等方式,提升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教师和学生密不可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育人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没有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没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李瑛认为,要实现师生心理健康良性互动,需要系统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与育人能力。
李瑛建议,健全教师心理健康支持机制,将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构建全链条心理服务体系,强化多方联动,拓展多元服务渠道。构建分层分类心理教育培训体系,职前设心理学课程与实训,职后按不同岗位制定标准开展培训。提升教师自我成长与情绪调节能力,通过工作坊、团体辅导等方式,增强其抗压韧性与职业幸福感。
会上,7位委员、地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作重点发言。9位委员、学校负责人进行交流互动。省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回应与会人员关切。
“国家要求今年年底中小学按规定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我省上半年已取得一定成果。”省教育厅副厅长申雪峰说,目前,已通过国培、省级培训对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全员教育培训,发挥其在发现学生心理异常方面的作用。此外,还依托专业机构,强化大中小学心理学专属教师培训,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极端事件的发生。
申雪峰表示,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公众号推送科学育儿和心理干预视频、邀请专家线上访谈等形式开展家长培训。同时,利用多条心理干预热线,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助力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解决教育困惑。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赵文表示,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县级精神科医师数量,提升其专业能力,确保能够覆盖县级地区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增强预防意识。完善服务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支持体系,随时为成人和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