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既是市场主体开展经营工作的主要阵地,也是社区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在现有体系下,社区疫情防控侧重于区内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主要以独立住宅区域管理为主,对产业园区的管理相对较弱。从部分地区疫情防控经验看,园区疫情防控主要存在三个短板:一产业园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社会监管较难;二是产业园区与住宅社区疫情防控存在交叉,权责主体不明确;三是产业园区的物业公司主要提供配套服务,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职能赋予不够、手段不足。因此,在常态化做好社区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应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
高校人口密集、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场所,在全社会疫情防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高校疫情防控也暴露出以下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各地基层社区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工作,守土尽责,为疫情防控贡献了重要力量。在今年3月宝鸡的抗疫实战中,全市191个基层社区历经13个昼夜奋战,实现了社会面清零,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实践中,基层社区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建议从提能力、优服务、聚合力三个方面,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治理格局。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重心和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暴露出社区信息化水平不高、习惯于“纸上防疫”“表格防疫”等短板和弱项。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社区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智能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提升社区治理数字化水平是大势所趋。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省将智慧社区建设与精准化疫情防控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和智慧平台,在疫情监测、信息报送、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方面发挥效力,有效推动社区防控、生活服务、医疗保障等工作落实落细。但是,在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载体,是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社区居委会3150个,自治组织单位20009个。疫情爆发以来,基层社区在防控预警、疫情减缓、隔离处置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为全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稳防稳控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暴露了社区应急管理和基层自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阻断输入性传染的“最后一公里”和防控内源式传染的“最坚强堡垒”,基层社区治理亟待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疫情防控中要“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实行严格的网格化管理”。实践证明,网格化管理在信息采集、物资供应、监测管理、群防群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疫情防控最有效的方式。目前,社区(村)网格参与疾病防控仍处于应急处置阶段,存在功能定位不明晰、基础工作不完善、工作标准不统一、人员队伍不健全、方法措施不专业等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已成为民生问题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居民幸福的堵点。以安康市为例,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安康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比全国提前5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空巢、失能等高风险老年家庭比重增高,现有养老服务能力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多样化差异化服务需求,特别是城镇养老服务阵地少、设施少、人员少、经费少、保障少,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省结合实际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改革和完善服务市场主体的各项制度和具体措施,基本形成了公平、公正、公开、便利的市场经营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延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推进“稳油、扩煤、增气、兴电、促转化”的能源发展战略,统筹实施能源资源开采开发,全力推动重大能化项目建设,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