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鸡市政协
农村路灯亮化工程实施以来,设施不断提档升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为夜间出行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也点亮了乡村夜间生活。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设施失修严重。受建设年限和项目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多地农村路灯因缺乏定期维护,存在灯泡损坏、线路老化、太阳能电池板失效等问题,部分区域亮灯率不足30%,出现“建时轰轰烈烈、用时冷冷清清”的局面。
二、管理责任缺位。项目建成后普遍存在“三无”现象:无明确管理主体、无专项维护资金、无专业运维人员,导致小故障演变为永久性损坏。
三、安全隐患突出。夜间照明缺失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部分村民被迫自费安装临时照明,存在私拉电线等安全隐患。
为此建议:
一、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由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制定《农村亮化设施管护管理办法》,明确“县统筹、镇负责、村监督”三级管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护”模式,每50盏路灯配置1名专职管护员,优先聘用当地脱贫群众。
二、创新资金保障方式。大力推广“电费众筹+光伏补贴”模式,对太阳能路灯建立专项维修基金,鼓励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激励管护成效好的村镇。
三、加大维护保障力度。对管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升故障诊断与修复能力,确保技术支撑到位;通过宣传教育和村规民约,鼓励村民反映路灯故障或破坏行为,形成全民监督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