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民生市场创办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9-12-30 08:23 【字体:

    据老人回忆,那时的民生市场,从早到晚,客流不断,是西北地区最大、最热闹的市场,商业活动已辐射到了北京、上海等地,勾连全国。 
  □吕志军
 
  之所以叫“民生市场”,张子宜解释说:“是为了人民生活才开办的这个市场。市场既能为摊贩提供一个固定的营业场所,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同时,孤儿院也能用所收的租金来收养更多的孤儿。”民生市场由孤儿院管理,凡进入市场的摊贩,必须经过市场办事处的审查、认可。据说,当时许多地痞流氓看中了这个临近火车站的商业宝地,企图进入市场,但均被拒绝了。 
  为了管理好这个市场,张子宜制订了《民生市场摊贩租赁地皮规则》并多次修改,入场摊贩须“填写合同二份,加盖商保图记”,租期一年,期满后由双方续订合同,“每月初须将地皮租赁费全部交清”,“地皮费每月暂定为三千元,如物价继续增涨,得由本场比照物价指数将地皮租赁费增加并呈报西安市政府备查”,“停止营业时将原交之设备费由本场如数退还,但摊贩不得将地皮私自转租他人”。 
  由于创办民生市场的需要,张子宜又专门把儿子张博五招了回来。张博五(1906—1976),张子宜长子,北京法政大学毕业,曾留学日本,当时在陕西省财政厅任职。张子宜让他辞职,替己出面办事,张博五是义务职,没有工资。张子宜任市场经理,亦义务职,无薪酬。张子宜下面没有副经理,没有人事部,没有财务部,也没有办公室。为了减少费用,选取14—15商户组成摊位管理委员会,“你们自己决策自己管理,充分发扬民主,维护自身利益,我不干预,但重大问题全部向我汇报”。孤儿院只派二人收摊位费,这样运行费用一下就降下来了。民生市场的策略就是薄利多销,批发兼零售,批发占大部分,量大货快,资金回流就快,钱就挣了。张子宜说,办市场,既维护了治安,平抑了物价,增加了就业,老百姓受益。 
  张子宜要求人要勤,早起。民生市场早上六点开始营业。他自己起来就早,在兴平就这样,一年四季如此。因为晚起一小时,货车就会晚一个小时或者二个小时。他没有电话,接电话都在对面单位借。也没有汽车,孤儿院上世纪30年代初有汽车,是搞运输的,他本人没汽车。举个例子,他和胡宗南后期关系不好,胡租用孤儿院的房屋不给房钱。于右任回陕走的时候给张子宜说,你来送我一下,胡(宗南)长官肯定要来送我,你过来时我给胡长官再说一下,把费用给你。当时孤儿院有两辆轿车,即马拉篷车,一个大马车拉货的,张子宜就坐那个马拉小轿车从太乙宫到西门外的机场去。由于机场的兵不让马拉小轿车进,张子宜到西大街一个单位借了辆汽车才进了机场。张子宜把钱全部用于救济社会。 
  张子宜要求民生市场三公开,经营账务和经营活动面向社会公开;经营收入多少面向社会公开;经营所得用到哪里面向社会公开。民生市场的经营收入定期向西安市政府书面汇报。由于管理严格,市场内营业秩序很好,据老人回忆,那时的民生市场,从早到晚,客流不断,是西北地区最大、最热闹的市场,商业活动已辐射到了北京、上海等地,勾连全国。 
  (连载之四)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