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一九七八:我的高考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8-07-30 08:14 【字体:

我们班54位同学,只有我们五人是应届生  

□曹公奇 

近日整理书柜,竟然翻出了四十年前我的高考准考证和成绩通知单,不禁想起四十年前我的高考。1978年,因为社会的巨大转型,我幸运地赶上了高考制度的恢复,并且侥幸考入大学,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1977年冬季,国家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当时我在扶风县豆会中学上高中,正好可以在毕业时赶上1978年夏季的全国高考。于是,学校组织我们开始了文化课的学习。没有教材,老师就给我们找来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资料,然后用钢板刻印。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所以,刻钢板的许多任务就落在我头上。我刻钢板的过程,当然也是学习的过程。文科班数学差,我们借来初中数学课本,从最基础的开始补起。我们文科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白怀玉老师,扶风法门人。白老师是“文革”前兰州大学的高材生,是当时我们那个农村高中唯一说普通话的老师。我很敬重白老师,白老师也对我厚爱有加,常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就这样,我们都想在来年的高考中拼搏一下,以此改变我们回乡种地的命运。 

1978年6月,正值夏收大忙季节,学校按惯例放了忙假。这次忙假,我没有像过去一样回家参加生产队的夏收劳动,而是跑到了在召公镇初中任教的堂兄那里,住在他的宿舍里,整整复习了十多天功课。 

转眼到了7月份,我们高中毕业,将要参加1978年的全国高考。这是继半年前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二次高考,也是恢复高考后全国统一命题的第一次高考。考场就设在远离城镇的我们豆会中学。7月20日,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正式走进高考考场。为了准确把握考试时间,我死缠硬磨,借来了当教师的堂哥的手表。到学校的当晚,怕丢了,我们借了手表的几个同学,都把手表寄存在班主任白老师的房间里,第二天考试时才再取回来戴上。当时,学校也极为重视,学校食堂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专门杀了一头猪,炸了麻花,给我们考生每人一碗大肉泡麻花。要知道,我们当时是自己背面、背馍,徒步二十多里路去学校上学,每天两顿饭,早晨一碗玉米糁儿,咸菜也没有;下午每人一碗只有盐和一点辣椒的烩面片,再饿了就吃自己背的黑锅盔。我们给学校食堂按每天五分钱、每月一块五毛钱的标准缴纳灶费。这种情况下,一碗大肉泡麻花,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地稀罕! 

考试从7月20日到7月22日,一共两天半。22日上午是最后一门考试,考的是语文。语文本来是我的长项,特别是作文。我考前练了无数篇作文,白老师也给我细心地改了无数篇,原想作文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到了考场上,才发现语文试卷上的作文,并不像我平时练习的那样,而是对一篇约1600字的文章《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进行缩写。我一下子懵了,这样的作文题我从来没有见过,也没练过,只好稀里糊涂地写完交卷,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答的。 

两天半的考试很快结束了。随后就是报高考志愿,当时文科在陕西招生的只有十多所高校,许多学校还没有恢复办学招生。志愿有限,什么也不懂,只想着报个中文专业就行,于是就一口气写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等五个有中文专业的院校。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无知而无畏,凭这水平,我竟然还敢报北大! 

高考结束了,回到家里,一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边等待高考成绩的揭晓。我觉得自己可能没有什么希望,于是跑回母校豆会中学,找到班主任白怀玉老师,说准备再复习一年,请白老师给我留一个座位。 

虽然做了复读准备,但毕竟成绩还未出来,漫长且煎熬的等待还在继续。我整天打听着县上什么时候放榜,和同村另外一个考生轮换着跑到十五里外的县城去打探消息。终于,8月上旬的一天,听说县上放榜了,赶紧又一次徒步跑到县城,在县革委会大门旁张贴的三张大红榜上,终于找见了我的名字,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随后,也拿到了自己的成绩通知单,我考了309.8分,其中语文成绩仅为51分,数学成绩无脸言说。当年陕西省文科录取线是295分,我们豆会中学四个高中毕业班,上线的好像是七八个人,文科班有两个上线的,我还是最高分,我和老师一样高兴。 

接着又是漫长的等待录取结果。信息闭塞,没有任何消息,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打听查看,不知道自己最终能不能被录取,能不能跨进大学的校门,只能还是一边继续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边等待着。一直等了将近两个月,到了国庆节后,有天清晨,当教师的堂兄说他在镇上看见我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来不及等邮寄员投送,就自己拿了通知书,骑着自行车,急急忙忙赶了十五里路,一大早把通知书送回家里,递到了我的手上。我终于考上大学了,我的心也随之飞了起来。 

10月下旬,我背着行李,登上了火车,赶赴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报到,开始了我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 

197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我正好17岁,有幸赶上了恢复高考制度的大好机遇,又侥幸踏入了大学的校门。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成千上万与我一样的人的命运。后来据了解,在1977年冬季高考的基础上,半年后的1978年夏季高考,全国有610万人报考,包括工人、农民、教师、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以及应届毕业生等,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40.2万人,录取率为7%。我们七八级中文系共有54位同学,只有5人是应届毕业生,我和另一位同学年龄最小,我们班“老三届”占大多数,年龄最大的已30出头。 

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再细细翻看当年那已经泛黄的准考证和成绩单,真是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作者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名师,宝鸡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