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文杰
西安东南靠终南山余脉篑山有以白鹿命名的一道原,位于蓝田县、长安区、灞桥区境内。这就是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故事的发生地。
关于白鹿原名子的来历,《后汉书·郡国志》有记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弋于此原,以是名。”
《晋书·帝纪第一》记载:三国时司马懿领兵和蜀国征战,在陕西“获白鹿,献之。”魏明帝曹睿称赞司马懿是:“昔周公旦辅成王,有素雉之贡。今君受陕西之任,有白鹿之献,岂非忠诚协符,千载同契,俾乂邦家,以永厥休邪!”所获之白鹿是否在白鹿原附近已无关紧要,反正证明了陕西出白鹿。
古时以为白鹿祥瑞,称鹿为“仙兽”,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传说白鹿能活到千岁以上。白鹿也称天鹿,《瑞应图》记载:“天鹿者,纯善之兽,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
如今,白鹿原一带很多地名都和白鹿有关。传说中白鹿在东南方向经过的沟被叫作“鹿走沟”,白鹿绕行一周的“无村庙”起名“鹿走村”“鹿走镇”,白鹿小憩过后迷失方向的村叫“迷鹿村”,白鹿迷路后曾跑到的原坡名为“鹿到坡”,把白鹿最后从西原下坡进入浐河川经过的村叫作“神鹿坊”。
白鹿原古时又称为万寿山、长寿山、首阳山。自从白鹿出现,原上便成为五谷丰登的粮仓,旱涝保收,有苗就能长,就有好收成。因之白鹿原有句民谚,流传了几千年:“白鹿原、长寿山,见苗收一半。”
历史上,白鹿原曾先后两次建立过“白鹿县”。秦汉时期,白鹿原地处京畿,为“上林苑”一部分。
白鹿原文化积淀丰厚,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杜牧等30多人在此留有诗篇。明代陕西提学副使敖英曾作《鹿原秋霁》诗:“雨过梧桐夜气清,隔林双鸟说秋晴;云收秦岭撑重碧,风动荞花弄月明;白鹿何年呈上瑞,丰原长岁获两成;菊英满泛新醅绿,对酌斜阳颂太平。”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