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崔维峻:给红军提供密电码的神秘人物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8-04-10 10:05 【字体:

□ 郭松林

但光有密电本还不行,还得有密电本角码。密电本角码是经常变换的,更换权由蒋介石侍从室掌握。为了搞清角码转换办法,崔维峻下了一番功夫,终于弄清密电本角码转换规律。这些都经武志平的手送达红四方面军总部的。

《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汉中密约》一书中这样写道:“1933年初,蒋介石命令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配合川军夹击刚刚进入巴山的红四方面军。杨虎城不愿与红军作战,密派少校参谋武志平出使红军求和。第38军军部秘书主任、中共地下党员徐梦周提醒武志平:去年鄂豫皖‘剿共’,西北军将领吉鸿昌不愿与红军作战,派密使去与红军联络。结果,红军拒绝与吉鸿昌联合,还把来使杀了。此事说明,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张国焘对白区地下党和白军将领均不信任。暗示武志平要在‘取信’二字上动些脑筋。为促使求和成功,也为红军作些实实在在的贡献,武志平利用作战参谋之便,从军部偷出了一份密电码,外加一份军用地图,悄悄地走上了出使之路。8天之后,武志平在四川通江县两河口村的一座平民屋里,将孙蔚如军长代表杨虎城给红四方面军领导的密信,以及所带礼物密电码等,献给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 

傅钟在《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一书中对此事作了印证:“武志平带给红四方面军的宝贵礼物,是川、陕、甘三省的军用地图和西北军用的密码底本及其他联络信号。这些与军队存亡、作战胜败攸关的机密要件,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深山密林,闯过土匪、民团的封锁阻拦才安全带到的。他把这些礼物交给我,我当夜派骑兵把四川地图送给了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徐向前同志,把密码底本和其他材料送给了川陕军委和红四方面军总部。” 

其实,关系红军长征命运的密电码,不是武志平偷取的,而是三十八军中共地下党员崔维峻提供给武志平的。

是崔维峻获取的密电码 

崔维峻,生于1909年,陕西旬邑县人。1926年在旬邑县宝塔高小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5月,崔维峻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旬邑起义,攻占了县城,在随后成立的旬邑县苏维埃政府中担任负责人。起义失败后,崔维峻参与党组织的恢复,担任中共旬邑特支书记。 

1930年底,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加强兵运工作的指示,崔维峻和蒙定军一起打入孙蔚如在甘肃平凉的陇东绥靖司令部。崔维峻才华横溢,他没学过军事,但手绘的军事图表为他人所不及。不仅文章写得好,还练就一手好书法,得到38军军长孙蔚如的赏识,在陕军主办的《陇东日报》当上了副刊编辑。后任38军参谋处书记(文书)。崔维峻有文艺范儿,能吹洞箫,拉胡琴,棋艺也不错,在三十八军军部被誉为“棋琴书画全才”。他常给同事作画写条幅,这些文艺特长,为他在这支国民党部队开展地下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仗义疏财,广交朋友。很快,崔维峻受到军参谋处长张之因的信任,张让他主管军部的关防、印信、机要、护照、差假证明信等事务,甚至邮检工作也让他参加。这一切都给崔维峻秘密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崔维峻、蒙定军等在三十八军秘密成立了党支部,崔维峻任党支部书记。1933年初,崔维峻和蒙定军随孙蔚如部换防到陕南汉中,随之和中共陕南特委接上关系,其主要工作是为刚到川陕边的红四方面军搜集军事情报。 

关于崔维峻向红四方面军提供情报和密电码,蒙定军作了这样的描述:“胡宗南军尾随红四方面军进驻汉中。孙蔚如军也到汉中,胡军退出汉中城,仍与孙军联防。双方时有冲突、摩擦,胡军妄图将孙部挤出陕南,推向川北‘剿共’战场。胡部特务在汉中活动,造谣破坏、鸣枪、打手榴弹、拉兵事件不断发生。孙部官员极为愤恨,抢了国民党在汉中机场给胡军空投的军饷物资,矛盾有发展成火并之势。陕南肃反委员会也在残杀革命同志和进步爱国青年。维峻同志将上述情况向徐以新同志作了汇报,使红军了解了陕南的全面情况。” 

蒙定军还特别强调:“维峻同志是通过武志平同志介绍与徐以新同志见面的。”接着又写道:“维峻同志到陕南,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及军委的指示,把全部精力倾注在情报工作上。他把在军部译电室了解的陕南驻军和胡宗南军、川军的绝密军事情报和军事部署、兵力驻地、长官姓名、武器装备、军事要地、各县城防工事、修筑碉堡的计划和实施过程,即蒋军的‘步步为营’‘战时互相支持计划’等,均制表绘图,加以说明。还有军令部制发的夜间特别口令(普通为两个字,战时特别为四个字),均通过武志平同志经由交通线递给了红四方面军。” 

“武志平送给红四方面军的国军军以上部队使用的专用密电本,就是崔维峻在军部译电室拿到的。为了拿到红军急需的密电本,崔维峻主动和译电室人员来往交朋友,与译电室负责人贠其安成为好朋友,拿到了密电本。但光有密电本还不行,还得有密电本角码。密电本角码是经常变换的,更换权由蒋介石侍从室掌握。为了搞清角码转换办法,崔维峻下了一番功夫,终于弄清密电本角码转换规律。这些都经武志平的手送达红四方面军总部的。” 

关键时刻,密电码助红军大胜 

红四方面军通过这份宝贵的密电码本,不断截获和破译川军情报,掌握了反围剿作战中的主动权。1933年11月初,川军总司令刘湘调集四川各路军阀共计20多万兵力,对红四方面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六路围攻”,扬言三个月内要把红四方面军赶出四川。这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所面临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围剿,双方激战了好几个月,依然处于相持阶段。能否粉碎川军的“六路围攻”关系到红四方面军能否在川北站住脚,关系到川陕根据地能否保住。 

关键时刻,密电码起了大作用。1934年农历春节即将来临,川军第五路总指挥王陵基的太太、姨太太和亲属们,纷纷电催王陵基返回万县老家过年。王陵基未请示刘湘,擅自将第五路总指挥权交其参谋长代理,自己返回万县与家人团聚。这一秘密行动,上自刘湘下至所属师团皆不知情,却被红四方面军从王陵基的来往密电中获悉。决战时刻,统帅离位,实属大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抓住战机,于1934年2月14日清晨,红军集中兵力袭击了王陵基的右翼,摧毁了其头道防线的驻守旅,击毙敌旅长。很快,川军第二道防线溃乱。红军乘胜向前推进15公里,直抵王陵基的总指挥部,王的参谋长仓皇率部撤退。直到这时,第五路的师长、团长们才知道王陵基回家过年的消息,军心大乱,一败涂地。川军总司令刘湘闻知,大为恼火,当即解除了王陵基的第五路总指挥职务,将其监禁。此役为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打开了一个大缺口,最终取得歼敌8万人的重大胜利。 

他牺牲时仅25岁

1935年的一天深夜,特务把持的汉中肃反委员会侦缉队将崔维峻秘密逮捕。当晚,崔的好友于景琪冒着危险前去看守所看望,崔维峻趁看守不注意,将随身携带的保密箱钥匙交给于景琪,并示意他赶快离开,打开箱子就知道该怎么办。于景琪是崔维峻培养的党员发展对象,他打开崔维峻的保密箱一看,里面装的是三十八军的中共党员和发展对象名单,其中就有于景琪,还有崔维峻所搜集的军事情报,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是“破坏碉堡计划”。这些材料要是落在侦缉队手里,潜伏在三十八军的中共党员将会被一网打尽。于景琪赶紧将这些材料取走销毁。第二天一大早,特务侦缉队对崔维峻的办公室和宿舍进行搜查,一无所获。三十八军军法官史伯桥对崔维峻连续审讯了两个晚上,动用了大刑,崔维峻严守党的秘密,宁死不屈。中统特务头子王宗山绕过孙蔚如,电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指令将崔维峻就地处决。 

1935年2月底的一天深夜,敌人将崔维峻带至汉中城的校场坝,特务张恩光用匕首残忍地将他刺死。崔维峻藏身于龙潭虎穴,为了提供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密电码和其他军事情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5岁。解放后,崔维峻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旬邑县志》刊有崔维峻传略。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