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 老支书马家才1955年7月,陕西省委机关刊物《陕西工作》刊登的《西乡县杨河坝乡党支部正确地领导了那里的互助合作》材料,被毛主席亲自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选中。在入书时,毛主席还为这篇文章写了

  • 父母情话 2019-05-13

    □刘超父母表达爱情的方式很含蓄。 有次爸对妈说:“你今天做的饺子,让我想起咱们结婚那天晚上吃的饺子,特别香。”还有一次,他说:“我就喜欢看着你织毛衣,手跟跳舞似的。”这些话,连我都心动。而爸这样说的时候,妈也有话,回

  • 母亲的记事本 2019-05-13

    □刘亚华
    母亲解释说,没打勾的,标志了五角星的,是还未还上的。我问母亲为何,母亲无限伤感地回答,有的人已经去世了,有的人搬到外地了,找不着人。看着母亲的感恩记事本,我不禁有些感动。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真的该好好地

  • □肖春荣
    岳母那次病倒以后就再也没能起床,不久就去世了。遗憾的是直到她老人家去世,我都从未叫过岳母一声“妈”。虽然我早已把她当做我的亲人,正如岳母曾对我说,不喊“妈”,我也是你妈,因为在我心里早把你当儿子了。

  • □ 马海霞
    我没等我妈说完,便抱着我爸的腿说:“我不害怕也不怕冷,我就要踩芯子去。”我爸借机对我妈说:“我也报名扛芯子,我扛着咱家娃,不会有事的。” 我爸喜静不喜动,常见他躺床上看书打发农闲时间。 农人们忙了一年,难

  • 父母在 不言老 2019-05-13

    □刘希 老人一般都是敏感的,他们害怕自己老,也害怕别人提“老”字,老人对年轻人,充满了羡慕,也寄托着希望。老人面前不言老,这不仅是对老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信。 我的几个微信群里,大家不是感叹人到中年,工作生活压

  • □ 朱文杰 西大街社会路口有一家大众小吃部,日夜服务的食堂,可能是西安少有的24小时连轴转营业的食堂。 我参加工作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铜川歌舞团乐队当演奏员兼编导组的创作员,每当来西安演出,一般都住在西大街上的省

  • 就在郭秀明去世的前三天,铜川市“四教育”现场会在惠家沟召开,郭秀明以《无怨无悔做村官》为题,作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发言。他声音洪亮,激情饱满,谁也看不出他是一个站在死亡线上的人。
    □ 陈友仓 崔煜婷 十九年前的冬天,寒

  • 宽阔的大厅里,黑压压地站起来一片人。那一霎间,我心里突然有一种感觉:这么多人,在百公里外,没有任何人号召,没有任何人组织,完全是自发地为忠实兄的去世而悲痛,而哭泣,这说明了什么呢?
    □ 莫伸在陕西文学界,我和忠实兄算是走得

  • 在给病人治疗的几天当中,细心的女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量了她的脚底尺寸,亲手为她做了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后来,这双棉鞋她一直没有舍得穿。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给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承诺:“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