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的风沙,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里;爷爷垦荒种谷的身影,藏着他对土地最深的眷恋。这位从“十年九旱”的贫瘠土地上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带着对粮食的敬畏和对父老乡亲的牵挂,从单打独斗的创业者逐渐成长为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领头人,用一粒谷子串联起黄土塬上的“致富经”。他就是澄城县政协委员李会军。
首家保险科技支公司入驻秦创原总窗口,陕西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首个“研发保+研发贷”项目落地……今年以来,多个“首单”“首个”科技保险新产品新项目在陕接连涌现。
“张委员你在哪?我是咱们派出所的小简,这里有一个家庭纠纷案件需要你帮忙调解,你现在方便过来一下吗?”……2月18日晚10时,忙碌完养老院查房工作的渭南市政协委员张小玲刚一回到办公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在简单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张小玲顾不上换下工作服便赶往派出所。
“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关爱,去帮助迷失方向的孩子们。”7月初,在荣获陕西省“2024年度法治人物”荣誉称号后,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会长周苏鹏说。
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走进直播间,为黄龙蜂蜜拓宽销路;扎实调研,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炎炎烈日下,黄龙县政协委员、县养蜂试验站原站长张冯斌似蜜蜂般忙个不停。“跟小蜜蜂打了十几年交道,早已跟这些‘小家伙’密不可分了。”他说。
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速建设,“三项改革”持续深化,近年来,陕西科技硬实力不断彰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10.5万项职务科技成果实现单列管理,3.2万项完成转移转化,催生1803家科技型企业。
今年2月26日,省科技厅发布“三项改革”首批1000项优质科技成果,涉及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从育人师者到科研学者,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崔亚丽在自己30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感受极为深刻。
近日,在平利县兴隆镇的山道旁,晨雾缭绕中,成片的杜仲树舒展着枝叶,绞股蓝藤蔓沿着竹架攀援而上。这里不仅是中药材种植基地,更是县政协委员杨永星16年来用心血浇灌的梦想沃土。从电子厂技术员到高级职业新农人,他在田间地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药香”振兴之路。
李丙智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几十年来获省部级科技奖20项、发明专利12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330篇,累计培训果农5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