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多地村民文化活动场所相继落成,旨在为村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但部分文化活动场所却存在“建”“用”脱节情况,亟待引起重视。
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明确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鉴定合格证明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经营性自建房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需委托有资质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整栋房屋进行安全检测,乡镇(街办)依据鉴定报告结论和村委会(社区)核查意见,出具证明意见后,行业主管部门(行政审批中心)方可进行审批。
近年来,西安市极端强降雨频现,2025年仅中心城区道路、立交桥等易涝点、积水点数量就增至35处。尽管“海绵城市”及城市雨水管网改造有所成效,但高频次、极端性降雨使传统排水系统压力倍增。
近年来,我省“三公”经费管理持续严格,公务接待日趋规范。但在基层地区,尤其是乡镇和县区级部门,因频繁对接各类检查、调研,接待负担明显高于上级机关,违规公务接待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存在办理手续烦琐、陪餐负担沉重、财务报销繁杂等问题。
西安都市圈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45.57%和45.26%。当前,西安都市圈建设还存在体制不健全、空间布局不优、协同创新能力不强、融合发展程度不够等问题。
近年来,我省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科技招商成效显著,2024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196家,招引重点项目605个,总投资达1594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三项改革”政策带动下,我省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得到极大激发,一大批科技成果被及时应用到产业中。特别是依托秦创原平台,初步构建了“政策包+春种基金+科技金融”的体系,通过“免申即享”等数字化手段有力提升了政策兑现效率。然而,在政策实施中还存在政策分散、兑现缓慢、数据孤岛、首轮激励不足、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西咸新区是国家级新区、西安-咸阳一体化核心承载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态资源。近年来,新区文旅产业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和打造世界级文旅目的地目标,仍存在资源整合不足、产业融合不深、品牌影响力弱、配套服务滞后等短板。
改造后的雁塔立交拆除了原有的环岛,改建为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提升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现在过街、转弯再也不用和机动车争路了,安全多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西安市民王女士由衷点赞。
近年来,我省通过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明确重点产业链、实行链长制、确定“链主”企业等举措,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