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 凝望秋天 2022-08-15

    穿过夏炙热的目光,淋浴骤急的夏雨,绿叶已开始憔悴,从那依然浓密的叶间,竟飘落了几点淡淡的黄,便知那柔柔的阳光已不再属于夏季了。日子在树叶间一页页翻过,由绿到黄,不经意间,秋天已悄然而至。褪去了夏的酷热和沉闷,秋突然清爽了起来。

  • “上学不背粮,书包不装菜”,这曾是我少年求学时最大的梦想。直到现在,每当我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对自己的身高不满意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把原因归结于学生时代,总认为那是被少年求学时背粮带菜给压的,所以我才没能长高。尽管这没有科学依据,但我却一直这样认为,而且深深地刻进了脑子里。

  • 丈量时光 2022-08-15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发现阳光下自己的影子。阳光明亮,影子像一只神奇的小狗,追着你跑。有段时间,我特别想用尺子量一下,早晨的影子有多长,中午的影子有多短。影子每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告诉我时光是如何从清晨走到日暮的。

  • 那年公公生病住院,丈夫和婆婆在医院护理,我白天上课,回到家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又要干农活,实在吃不消。这时有亲戚给我找了份工作,去镇建筑队当出纳员,工作轻松工资福利又高,比我当民办教师强多了。我想带完这学期再辞掉学校的工作,但亲戚说,建筑队没出纳不行,顶多给我一周时间考虑。

  • 戏里戏外皆人生,台上台下皆看客。不管是戏里戏外,还是台上台下,负责装台的人既是戏外的看客也是自己的主角。喜欢《装台》这本书,正是被书中平民百姓的悲欢人生所感动,使人拿起来便舍不得放下。其所记录的那一群为生活奔波又被生活所累的人,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最鲜活的样本,每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都是书中不同人物的缩影。《装台》里,芸芸众生,亦悲亦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幸。

  •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有过怎样的岁月沧桑?我们和“羌”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城建于何朝何代?诸如此类的疑问,肯定萦绕在许多宁强人的脑海里。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穿越历史,回溯岁月的河流,寻找、梳理宁强历史发展的脉络,看看从“宁羌”到“宁强”有关的历史变迁吧。

  • 周可任,1925年6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西庄南村,自幼勤奋好学,在岐山县城东大街上小学时即为高才生。1939年起在乾县初级中学就读,因成绩优异,于1942年免试升入西安兴国中学。

  • 建筑的声音 2022-08-01

    有人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如果建筑会说话,那应该是用不同的音色说出来不同的声音,那些声音应该依附在我们对物体的想象上,依附在光洒落的地方,让影子说出来;或者依附在伤痕里,让岁月说出来。如果没有光,那就应该让夜晚说出来,让寂静说出来。那如果没有伤痕呢,不,每一座建筑都有伤痕?那是过去发生的、也是历史遗留下的踪迹,那些被附着的踪迹比歌曲和传说更永久流传。

  • 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一所山村小学当老师,学校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一年才返乡一次,有些打工地方远的,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孩子只好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校长每次开会,都会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们,一定要对学生们多些关爱,他们父母不在身边,要给予他们父母般的爱护和关心。

  • 婆婆的情怀 2022-08-01

    婆婆种有两分地的红薯,成熟的时候我去帮忙,一棵红薯苗可以结大大小小十来个红薯,有的比手臂还粗,有的比丝瓜还长,堆满了房屋的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