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社情民意
  • 作为全国能源化工核心集聚区,陕西省内的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12所高校开设能源化工相关专业,年均培养本科及以上人才1.2万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个。依托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等产业集群,陕西已经形成“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创新矩阵,陕煤集团等龙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3%,能源化工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91.21亿元,同比增长5.13%,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效应初步显现。

  • “十三五”以来,我省建成2116个集中安置点,安置搬迁群众24.93万户84.3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已由“前半篇文章”的“搬得出”向“后半篇文章”的“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转变。但受政策、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和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还存在户籍管理与实际脱节、安置点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缺乏、社区管理存在短板等问题。

  • 我省旅游资源禀赋突出,但同周边省份相比,我省在推动农文旅融合、推进旅游品牌价值转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 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病患者已超1.3亿人,其中约300万需长期透析治疗。当前在血液透析治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血液透析服务在部分中西部及偏远地区仍是空白。二是县域很多患者需每周多次往返市级医院,附加支出高,因病致贫等现象屡见不鲜。

  • 中小企业是西咸新区建设秦创原总窗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等措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但仍面临政策精准度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创新资源对接不畅、专业化服务短缺等问题。

  • 近年来,我省以“千万工程”为抓手,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等形式,构建了系统化的人才振兴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保障和人才动能。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人才数量不足、培养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短板。

  • 我省非遗资源丰富,已建成梯次合理、规模适度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分级保护体系),十大类型项目齐全。

  • 随着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我省相关从业人员已超过20万人,每天配送量超过300万单,已成为民生保障和城乡流通的重要支撑力量。

  • 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我省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依托能源和航空等优势产业布局差异化竞争,实现了从“拼优惠”向“拼生态”转变。

  •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绿色交通发展,2024年8月陕西省出台了“自9月1日起氢能车辆三年内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的优惠政策,意在降低氢能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快氢能重卡推广应用,带动氢能产业链发展。然而,政策实施实际效果未达预期,多家企业反映政策红利无法真正落地,企业运营压力持续加大,此外还存在审批流程滞后,系统反馈不畅;部门协同缺失,责任归属模糊;配套细则不完善,操作标准混乱;企业成本压力加剧,行业推广受挫等问题。

 89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