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社情民意
  • 在不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过程中,调研发现仍存在“上级指挥棒与基层实际脱节”“权责倒挂束缚基层手脚”等问题,部分干部反映“想干事怕出事”“疲于应付检查考核”,亟需建立更科学的上下联动机制。

  • 目前,西安市高新区行政规划区域逐步与鄠邑区接壤穿插,鄠邑区发展已融入西安大经济圈,鄠邑区与西安市城区之间开车上下班成为常态。西汉高速河池寨至鄠邑段是连接西安市区与鄠邑区的重要通道,交通流量大,但目前未纳入西安绕城高速包年计费范围,导致来往通行成本较高,既影响绕城高速的分流效果,也制约鄠邑区经济社会发展。

  • 今年是我省高考改革第一年,新高考取消了传统文理科,实行“3+1+2”选考模式,推行“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部分农村高考生面对新高考改革(“院校+专业组”模式),在志愿填报中出现了一些困扰。

  • 当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已从单纯的“加油驿站”,逐渐演变为承载文化体验与休闲需求的重要节点,而我省在服务区功能开发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 3月中旬至5月初,我省平均降雨量不足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七成以上,加之大风天气多发,土壤失墒过快,各地陆续出现旱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最严重时期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582万亩,占播种面积近40%,43万亩重旱地块主要集中在“旱腰带”地区,株高较常年低20-40厘米,穗粒数减少,部分田块绝收。此外,韩城花椒、延安苹果等经济作物因干旱导致花期授粉受阻、坐果率下降,澄城县樱桃园灌溉成本增加30%。

  • “串门”式文旅作为近年来文旅市场的创新模式,突破传统观光“打卡”局限,强调深度融入和沉浸体验,推动游客与当地居民产生情感联结和文化共鸣。山东—甘肃“双向旅游”、京津冀主题游等成功案例表明,“串门”式文旅有效促进了人文交流和产业共赢。然而,该模式需要多地资源整合、配套服务优化与协同机制完善,目前仍存在区域协同缺失,难以形成文旅合力;公共服务滞后,游客体验感受限;宣传推广方式传统,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问题。

  • 秦岭山川纵横、温润多雨的气候造就了丰富的云海景观资源,为陕南康养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已公布的48处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中,陕南独占19处,其中7处与云海相关。在陕南众多乡村,都可以观赏到壮美云海,为此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领略自然气象之美,这为当地乡村休闲旅游注入新活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仍存在重视不足、规划欠妥、配套薄弱、创新乏力等问题,与游客期望尚存差距。

  • 医学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多达54.4万,平均每分钟便有1人死于该病,其中有相当数量发生在医院之外。而在公共场所广泛配置、普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争取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方式。

  • 近年来,我省聚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商洛依托“一都四区”建设,在省际交界带建成多个特色边贸集镇,“22℃商洛”康养品牌已辐射中西部八省。但当前省际边贸经济发展仍面临三重瓶颈:门户枢纽功能与陕西向东开放战略需求存在落差,部分集镇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跨省衔接不畅,秦楚文化、汉水文化等多元IP尚未转化为特色产业竞争力。

  • 城市绿地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截至2024年底,我省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到6.71万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和绿地率分别达到6.05万公顷和38.78%。

 66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