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非常的日子里,书籍抚慰着我的心灵,填补了我精神上的空白,也使我的感情变得丰富起来。我记得看完《牛虻》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之后,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内心激荡了很久很久。
父亲带领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没日没夜地抢救幸存者。有个战友眼看着快把一位被困的老乡抱出来了,没想到楼板二次坍塌,正好砸在头部,这名战士壮烈牺牲。目睹了这一切的父亲抱头痛哭,为失去战友而自责不已。
在走南闯北的日子里,我吃过箬竹叶包的肉粽,槲叶包的“麻鞋底”粽子,还有艾香粽、薄荷香粽、菖蒲叶粽子等等,但心中最惬意的,还是父亲包的芦苇叶粽子,只可惜今生再也吃不到了。
如今,我的那届学生早已毕业,也早已长大成人。又到一年粽香时,他们中可曾有人还记得“姥姥味道”的粽子?我想告诉他们:你们当年的班主任后面有个好娘,正是她让我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我也幸运地成了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我记得节目每天中午播出的时间,正好跟我们放学的时间差不多。于是,每天到了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所有的孩子都祈祷老师千万不要拖堂,快点放学,因为大家都着急要去听《杨家将》。
我四点多起床,骑着二手三轮十分钟就来到市场,等卖完批发的青菜,太阳才升至半空。就近找家早餐铺喝一碗苞米粥,就着小咸菜,两个牛肉包子,热乎乎挺舒服。我算了算,除去成本,净剩数目比我每天上班挣得多一倍!
大学毕业时,我将先后“经营”过的四个摊位全部给了贫困生。我请他们一起吃了顿饭,大家相互鼓励,温暖彼此。在同学们到处找工作时,我揣着三万元“巨款”回乡创业了。
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一直要包到晚上七八点。这段时间,我一直守候在妈妈身边。每包好10个,我就将包好的粽子捆扎在一起。每一年的端午节,妈妈都要包几百个粽子。
第二天一早,我们如愿以偿吃上了母亲煮出来的粽子,小弟吃的是玉米叶粽子,有股青玉米的甜香味儿;小妹吃的是苇叶粽子,浓郁的苇叶清香让她啧啧称赞;我和二弟吃的是荷叶粽子,那香那甜像白莲花,像谢花藕,一直到现在,我都念念不忘。
现在家乡家家户户早已有了电风扇或空调,可每到夏天,父亲仍闲不下来,他戴着老花镜还在编织篾笆扇——那是用来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