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  “小暑小暑,热浪袭人。”小暑预示着盛夏的脚步渐近,酷热难当,象征着稻谷等夏日庄稼日渐成熟。因此,小暑乃古人对自然节律与农耕活动的精准归纳。小暑亦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小暑诗篇。

  • 边塞诗是唐诗中的瑰宝,描写了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战争的残酷、征戍的艰辛,表达了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以及对和平岁月的向往,彰显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有人统计《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其中1500首与大西北有关。诗中所提到的城市有的已经改名,有的甚至废弃或湮灭,但这些诗词却早已和城市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 1830年(道光十年)底,罗曰壁任汧(千)阳知县。当时,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没人在意这个平常不过的任命。但直到近二百年后,回望历史,才真正感到,千阳有幸,百姓有幸。

  •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赴同学邀约到母校天禄阁小学故地重游。为了“申遗”保护汉长安城遗址,位于未央宫遗址的九村寨和天禄阁小学都拆迁了。母校旧址上的天禄阁遗址却完全裸露出来,显得格外高大雄伟,当年阁台前的那座教研室门口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民国时期保护机构旧址”,另一块是“西京筹备委员会天禄阁小学旧址”。

  • 夏日的午后,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乌云密布,似乎要将整个世界吞噬。风也开始呼啸,吹得树枝乱颤,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雨。我独坐在窗前,静静地等待着这一场夏日的雨。

  •  《阿勒泰的角落》是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背景,全书共分为五辑,记录了李娟随家人在阿勒泰地区深山牧场中的生活日常。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桥头、红土地……李娟与母亲一起经营着半流动的杂货铺兼裁缝店,辗转在一个个遥远而陌生的地名之间。

  • 时光里的手表 2024-06-17

    在我童年的时候,手表尚属“稀罕物”,谁若戴块手表,通常袖口挽得高高的,手表亮哗哗闪着光,走起路来特别潇洒神气,让人很是羡慕。

  • 遥想父亲 2024-06-17

     也许一切只有失去了,才会觉得珍贵。父亲健在时,年少的我不知愁滋味,更无法体会爱有多深、情有多重。如今,物是人非,每每触景生情,多愁善感起来。走在街上,看到与父亲模样相仿的人就会想起父亲;看到开车的老师傅总倍感亲切。我知道,我的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他——我的老父亲。

  • 难忘的记忆 2024-06-17

    1942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集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会,史称延安文艺座谈会。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前赴后继,用文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每年5月,各种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活动数不胜数。而我与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已故西安话剧院院长张克瑶老师结缘,也正是在看到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文艺演出中张老饰演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而开始的。

  • 赶麦场 2024-05-17

    “豌豆儿割了麦穗穗黄,山川里翻起了金浪,日头晒得热汗汗淌,脚儿飞赶开了麦场。”每到麦黄时节,我便会想起三舅到关中赶麦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