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是陕西在新时代担负的新使命。展望“十五五”,陕西如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本报特邀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共谋良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群山之顶,天蓝草碧,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新绿一直延伸到天际,不知名的野花随风摇曳,在阳光下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彩……这醉人的画面,正是安康市平利县正阳草甸旅游景区的初夏景致。
据西安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1112.79亿元,累计实现贸易顺差434.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3.96亿元。一季度,全省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647.91亿元,同比增长2.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8.2%。
5月27日18时,正值西安城区晚出行高峰期,记者来到位于雁塔区长安南路与雁南一路的交叉口,此处车辆密集,但交通却顺畅有序。
今年是青年发展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布局之年,如何进一步优化青年发展环境,解决好当代青年在就业、住房、婚恋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本报特邀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四五”以来,陕西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部署,密集出台系列政策举措,扎实开展职业教育领域专项行动,从优化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级等维度精准施策,全面激发职业教育活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根老化的软管,可能成为威胁整栋楼的“定时炸弹”;一台超期服役的燃气灶具,随时可能因零件锈蚀引发泄漏爆炸……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燃气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燃气安全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一季度,陕西民营经济增加值为4080.8亿元,占GDP比重达49.5%,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持续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