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 故乡夏夜的蛙鸣,是一个个激昂跳动的音符,是一首首恬静舒缓的乡间小夜曲。披着如银的月光,漫步在乡野阡陌间,置身在散发清凉气息的田园中谛听蛙鼓长鸣,简直就像欣赏动人心弦的交响乐。听着这胜于天籁的蛙声,身心回归自然,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 怀念炊烟 2025-06-16

    多少年来,每次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都会有意或无意提及家乡秦岭深处镇安县程家川小山村的事情,抑或是一个人静下心来,细细回味着曾经农村生活的一点一滴,除了记忆中的一些人和事,更多的是曲径通幽、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鸡鸣狗吠的万籁声响。除此之外,就是群山环绕、错落有致的红砖青瓦,或被白灰粉刷,或被瓷砖装潢的漂亮的院落。院子里照旧养着鸡鸭猪狗猫,院外拴着牛羊驴。房前屋后,地头小坡周围是密密匝匝、茂密浓郁的树林,村子里大多长着槐树、白杨树、香椿树、杏树、板栗树、柿子树、核桃树,还有令孩子们垂涎三尺

  • 父亲的月光 2025-06-16

    老家的月亮总是特别亮,尤其是夏天的夜晚,月光像水一样泼下来,把整个院子都泡在里面。父亲总爱在这样的月光下干活,他的身影被拉得老长,在院子里晃来晃去。

  • 风掠过广袤的田野,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麦香如缕,萦绕鼻尖。漫步于麦田间,嗅着沁人心脾的麦香,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千百年前,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麦收盛景,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 一百年,对于活在世上的绝大多数人来讲,是一个遥不可及也无法企及的梦。尽管,对于千万年的时间长河来讲,百年依旧沧海一粟。年逾九旬的邰宗武先生,已经是即将迈向百岁的世纪老人。在他年届鲐背之时,已经编辑出版了上、下两卷本的《历史的见证——陕西新闻摄影图片史料选》,收获了关注和好评,余音未了、意犹未尽,一腔热血激发着一颗赤子之心,推出这本《我的摄影生涯》,正是“吾生也有涯,吾爱也无涯”。

  • 古代的禁酒令 2025-06-09

    近期针对公职人员的禁酒令引发热议,殊不知,我国古代统治者早已深谙酒禁之道,其法令之严、处罚之酷,远超今人想象。从王室贵胄到黎民百姓,一旦触犯酒禁,轻则倾家荡产,重则人头落地。这些雷霆手段,核心在于维护社会秩序、杜绝粮食浪费、严防权力腐败。

  • 1935年12月10日,党中央在瓦窑堡祁家湾召开会议,专门听取神府革命根据地同志的汇报,毛泽东指出:“神府虽然不大,但这个地区很重要,是抗日的前哨。”

  • 清晨推窗,忽有甜香撞进鼻尖——楼下的洋槐树又开花了。那白花簇在枝头,晨光里泛着微光,像撒了把碎银在绿叶间。我忽然想起汪曾祺笔下玉渊潭的槐花“像下了一场大雪”,倒不如我老家的槐树热闹,一开花便将整个村子染成了白晃晃的世界。

  • 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天中节、端阳节。这个散发着古老文化内涵的节日,留存着诸多古老习俗,每一项习俗都是华夏璀璨文化的一束亮光。

  • 与冠琦相识,缘于他的散文集《长歌行》。他的文章,没有故作高深的学究气,没有故弄玄虚的清谈风,有的是对社会的全方位观照、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对时代的理性洞察。其章法疏荡、行文通畅、文笔清新,都体现出一种豪华落尽见纯真的审美趣味。一日,冠琦将他的一幅书法作品赠我,展卷观之,我同样感受到了这种真纯之气。书法是一种能将书家内心合乎于道的情感、境界,用美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妙合于笔墨之中的艺术形式。所谓“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文与书,当然要借助笔墨技法创造艺术境界。但对于艺术境界而言,笔墨技法只是一种手段

 10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