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 从平房,到楼房。从小房,到大房。我家的房子,历尽沧桑,数次搬迁,想不到,最后梦圆曲江。没有阳光照,哪有小草绿?没有春雨洒,哪有秋果甜?我家房子的变化,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幸福。□ 初红一1962年夏天,我从陕师大中文系毕业。应

  • 千百年来,中国民间一直在流传着一个故事:孟姜女不辞艰辛万里寻夫,可是寻找到的却是永诀的噩耗。但是当掀开历史的一角,一个尘封已久的“洋孟姜女”的传奇却赫然显露:犹太裔女诗人朱白兰跋山涉水来到中国,追寻她的挚爱恋人

  • 许岚枫楚楚动人“林黛玉”1940年,9月,阳宗海滨。西南联大的学生们正在沙滩上办着舞会。年轻的学生们有大半是赤着脚的,海水一浪接着一浪,轻轻涌上又退下,沙混着水湿湿的,踩在脚底有痒痒的触感。他们忍不住笑起来,十分欢悦

  • 1936年,费孝通来到太湖东岸一个叫开弦弓的小村庄,从此,这个村子有了另一个名字——“江村”。费孝通以这里为调查对象写成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人类学实地调查研究的奠基之作,而费孝通本人,也在后来五十年

  • 吴营洲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雷石榆全集》一书的校样,于是知道了“雷石榆”这个名字,也因此知道了他的一些人生际遇。雷石榆给我的初步印象是:热血青年,左联斗士,放逐诗人,抗日战将,匪谍分子,大学教授……而时人对他基本

  • 董鼎山二三事 2018-09-13

    王海龙董鼎山与写作众所周知,董鼎山是个读书人,一生以读书、谈书为志业。当然,读了书就要有动作,他也喜欢评书、介绍书。要介绍自然就要写作,因此而成就了董鼎山在国内的文名。其实,董鼎山终生心仪的职业是新闻人。在赴美

  • 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转一响”是那时人们所能拥有的贵重家,也是当时年轻人找对象的基本条件。 □秦晋 有一次和家人闲聊,提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转一响”,80后的女儿一片茫然。何为“三转一响”?即自行

  • □周铁钧 我10岁那年,家乡的小村来了个说书人,说的书多是《三侠五义》《封神榜》一类。说到悲时扼腕长叹,讲到喜处手舞足蹈,惟妙惟肖。人们的心情随故事情节沉浮,听到激动处,忍不住鼓掌叫好。到了紧要关头,说书人却“且听

  • □张国全任欣润 在甘泉县,杨庚武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谢子长。谢子长时任陕北军事执行委员会书记,他指示杨庚武,联络旧部,组织武装,举行第二次清涧起义,并任命杨庚武为起义总指挥。 西北历史上发生过两次清涧起义,虽然最后都遭

  • █ 越石杨修出身于一个显赫的世家大族——属于关中望族的弘农杨氏家族。从东汉到隋唐时期,弘农杨氏家族人才辈出,世代为官。而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从杨修的高祖父杨震到父亲杨彪之间的四代人;每一代都有人担任过三